「欲仙欲死」的蛤蚧 - 李碧華

「欲仙欲死」的蛤蚧 - 李碧華

一名婦人在深圳墮「寶藥黨」陷阱,被數名男女騙徒扮演「好心路人」、「醫生」、「賣家」等,哄以逾萬元購下大批「金蛤蚧」。後知中計,到派出所報警,返港還寫「悔過書」自我警惕,呼籲市民切莫貪心重蹈覆轍。她肯站出來提醒世人,這點值得一讚。
不過真那麼名貴那麼吸引嗎?讓我研究一下。「蛤蚧」是守宮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乾燥體,所以頭、足、四肢均撐直,身體則呈扁圓片狀,多為兩隻相對綑成一份。見婦人展示散裝物體,就知不是正貨。
明代李時珍對蛤蚧十分推崇,當年乃名貴藥材,助腎陽,益精血,補肺氣,定喘嗽,可治糖尿、中風、咳血、陽痿等症。說是「房術要藥」除可提取激素大補,也與其習性有關。蛤蚧野棲於岩縫、石洞、樹洞、屋簷、牆壁等處晝伏夜出,喜歡鳴叫,雄聲如「蛤」,雌聲如「蚧」,故名。蛤蚧性淫,形影相依,「牝牡上下相呼,累日情洽乃交,兩相抱負,自墮於地,人往捕之,亦不知覺,以手分劈,雖死不開,乃用熟稿草細纏,蒸過,煉為房中之藥,甚效。」──人們在牠倆難捨難離之際活捉製藥,功力全在尾梢。
別看此藥其貌不揚,實乃「欲仙欲死」之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