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套明末崇禎時的內地電視劇集,讓我頗為感慨。那時民不聊生,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四竄,打家劫舍,朝廷無法平亂。為什麼?其中最重要的是當災的五省,各自剿匪,並不合作。那末這省把流寇趕到另一省便當作剿了匪。另一省又把流寇趕到鄰省,鄰省亦把流寇趕到別省,那循環的趕來趕去,流寇實在沒有減少。那是中國人各家自掃門前雪的陋習。
要是只看大臣的報告,他們一共剿沒了五千萬流寇,比五省的人口加起來還要多,根本說不通。更可惡的是官兒們趁機把朝廷發下來的士兵糧餉,自己先貪污了一截,變成兵無糧出,亦吃不飽,匪亂根本沒停止過。
流寇之中,有些不是賊來的,他們只是飢民,餓得慌了,加入匪幫找飯吃在所難免,人數只會越來越多。關外還有滿清不斷侵擾,朝廷眾臣分不出輕重,那時皇太極實力不足以統治偌大的中國,那麼應該先攘外還是先安內?朝政就是一團糟。
貪污賄賂是二千年來的致命問題,臣子們只管爭權,互相陷害,皇帝只坐在深宮內聽他們胡謅。五省應該聯合起來剿滅流寇才是,走馬燈似的把流寇趕到你處,你把流寇趕到他處,自私自利不負責任。內外交侵天災人禍來個齊全,國豈能不亡?
看着戲,不禁心內一懍,內地不也是權力鬥爭不絕,官商勾結,隱瞞災情,跟三百年前一樣嗎?唯一不同的是沒有了皇帝而已,但,光是沒有了皇帝便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