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故事:兒童蕁麻疹家長勿忽視

兒時故事:兒童蕁麻疹家長勿忽視

蕁麻疹又稱風疹,是常見的皮膚病,約2%的人一生中至少病發一次。身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出風疹,風疹在短時間內形成,數小時至一天後消退。不過,若風疹發生在皮膚黏膜交界處,如口唇、眼皮等部位,可出現嚴重腫脹,稱為血管性水腫,若發生在體內器官更可引致窒息、腹痛等。故當子女經常投訴痕癢時,父母不可忽視。

抗組織胺藥物可治療

風疹的形成是由於皮膚的肥大細胞,釋放大量組織胺,引致血管壁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缺口擴大,血清便由缺口滲到皮膚組織,形成一團團的腫塊。
蕁麻疹可以劃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蕁麻疹是指病徵可於六星期內消失,常見的病發成因是食物過敏、藥物過敏、蟲咬或體內受感染如乙形肝炎、寄生蟲、真菌等。慢性蕁麻疹則指病徵延續六星期以上,大多數成因不明,小部份患者是由一些物理因素誘發,包括冷、熱、按壓、震蕩、運動、水、陽光等,稱之為物理性蕁麻疹,最常見的是皮膚劃紋症,患者的皮膚經搔抓後出現腫脹的條紋。
醫生主要處方抗組織胺藥物治療蕁麻疹。此外,家長應避免子女接觸過敏原。患蕁麻疹的兒童,尤其是皮膚劃紋症患者,即使沒有出現風疹,也會想搔癢。當子女出現痕癢感時,家長便需提高警惕。

撰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何學工醫生
隔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