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診療室:結婚耗盡儲蓄 理財從頭做起

理財診療室:結婚耗盡儲蓄 理財從頭做起

伍先生及盧小姐下月結婚,婚事差不多花掉兩人所有積蓄。專家指,他們首要增加流動現金,此外,夫婦要保障對方及下一代未來生活,故保險亦不能忽視。 記者:黃碧珊 攝影:梁鑑章

現正享受同居生活的伍先生及盧小姐,下月正式結婚,建立新家庭,伍先生說:「年初時,我倆付了30萬元首期,加上雙方父母資助,買了新居,加上結婚使費20萬元,已用盡我倆可動用的資金。」50萬元資金是兩人靠投資股票累積回來,但他們了解長期靠短炒累積財富,並不穩陣,加上希望兩年內有小孩,故希望成家立室後,能有較長線全面的理財計劃。

長期短炒不穩陣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陳志傑指,以兩人現時每月的開支情況,財務算是健康。不過,由於大部份資金已用作婚事,現僅餘5萬元資金,加上市值約5萬元的股票,合共僅10萬元,流動資產嚴重不足。陳志傑表示,有家庭負擔的人士,最好預備足夠半年收入的應急錢,一旦遇上意外或公司裁員,生活仍得以短暫支持。伍先生及盧小姐合共月入2.9萬元,即要有17.4萬元流動現金,扣減現有5萬元,尚欠12.4萬元。
他倆雖共同擁有物業,但尚欠銀行170萬元,不可列入個人資產。現值30萬元強積金,則於退休後才可領取,18萬元投資相連保險基金,亦有供款年期限制,只可視為非流動資產。

陳志傑表示,有家庭負擔的人士,須預備足夠半年收入的應急錢。

-個案-
讀者:伍先生(29歲)、盧小姐(28歲)
職業:助理經理/文員
月入:1.6萬元/1.3萬元
月剩:5900元
資產:現金5萬元、股票市值約5萬元、投資相連保險基金18萬元、強積金30萬元、自住物業現值275萬元(尚欠24年按揭)
症狀:短線投資,缺乏長線目標
目標:希望婚後有較長遠的理財安排

每月加碼$530買保險增保障

陳志傑建議先從保障入手,現時伍先生及盧小姐分別有50萬元及40萬元人壽保障額,陳志傑表示,兩人結婚後,除支付家庭使費及雜費,仍要支付雙方父母家用,故現有壽險保額不足。

可買定期壽險

按家庭每月基本開支,每人現各付1000元。按揭餘額170萬元,二人平均分擔,即每人87.5萬元。假設伍先生及盧小姐供養父母年期,還有25年。伍先生每月付3500元家用予父母,及1000元個人家庭開支,以平均每年通脹率3%計算,25年生活費需200.7萬元,加上87.5萬元按揭餘額,扣除現有壽險保額50萬元,尚欠238.2萬元。陳志傑建議購買保費較低的定期壽險計劃,為餘額作保障。保額240萬元,5年定期壽險每月保費約225元。
盧小姐給外家2500元家用及1000元個人家庭開支,每月共負擔3500元,以通脹率3%及25年計算,所需保障額約156.1萬元,加上87.5萬元按揭餘額,扣除壽險保額40萬元,尚欠203.6萬元,5年定期壽險每月保費約175元。
危疾保障方面,應以兩年收入作保額,以伍先生及盧小姐分別月入1.6萬及1.3萬元,即要38.4萬或31.2萬元。現時兩人各有約60萬元危疾保額,陳志傑指已足夠,但因伍先生公司未有提供醫療保險,建議他增加大房醫療計劃,如友邦特級「健康之寶」,每年保費1472元。

盧小姐及伍先生現有保險

盧小姐
人壽保障額:$40萬 危疾保障額:$58萬 意外保障額:$16萬 醫療保障額:大房

伍先生
人壽保障額:$50萬 危疾保障額:$60萬 意外保障額:$31萬 醫療保障額:未有

部份醫療保險資料

宏利保險公司 計劃:我.健康
每年保費:$1869 住房費:$350 醫院雜費:$6000 巡房費:$350
醫生手術費:$2萬 麻醉師費:$7000 手術室租金:$7000

英國保誠保險公司 計劃:醫療寶
每年保費:$1532 住房費:$610 醫院雜費:$1.26萬* 巡房費:$500
醫生手術費:$2.8萬 麻醉師費:$9180 手術室租金:$9180

友邦保險公司 計劃:特級「健康之寶」
每年保費:$1472 住房費:$704 醫院雜費:$7480 巡房費:$704
醫生手術費:$3.96萬 麻醉師費:$1.386萬 手術室租金:$1.386萬

註:資料截至12月4日;保費以伍先生年齡計,投保最基本計劃;*每年最高賠償金額
資料來源:保險公司

兩年儲12萬應急錢

陳志傑提醒伍先生及盧小姐在結婚之後,理財方面應多作溝通協調,並增加流動現金。
扣除定期壽險及醫療保險,每月保費約530元之後,建議將每月所餘,即5370元以銀行存款,用兩年時間,累積足夠的流動現金。

月供股票基金減風險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黎珮詩認為,婚前理財目標多為短期,以儲新居首期及結婚使費為主。婚後則要有較長線的策劃,因要為供樓、養育小孩,以及退休計劃。當手頭有足夠流動現金,往後每月支出餘額便可以投資增值,應付教育費或退休等需要。
陳志傑又建議改用月供股票或基金為主,以平均成本法,分散風險。

縮開支留現金生育

他們有育兒計劃,黎珮詩指,現時在私家醫院分娩,使費大約3萬元,加上檢查費用,合共約5萬元。陳志傑建議減少非必要開支,如消閒及購物使費,多留現金儲備。如每月減少支出2000元,每月支出餘額將增至7370元,累積足夠流動現金時間可縮減。
假設小孩在兩年之後出生,以月剩7370元計算,兩年共儲17.69萬元,留起應急錢後,尚有5.29萬元,可足夠產子使費。
但要留意醫療成本隨通脹增加若支出沒有減少,產子使費惟有沽售股票或流動現金中提取,或在收費較平的公立醫院安排。

流動現金及分娩使費

月剩:$5370
流動現金達標需時*:23.1個月 兩年後分娩儲備★:$4880

月剩:$6370
流動現金達標需時*:19.5個月 兩年後分娩儲備★:$28880

月剩:$7370
流動現金達標需時*:16.8個月 兩年後分娩儲備★:$52880

*現有5萬元,尚欠12.4萬元
★在流動現金達標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