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右下腹突然持續痛楚,很多人會認定是急性盲腸炎,有時連醫生也出現偏差。伊利沙伯醫院研究發現,近兩成俗稱盲腸的闌尾切除手術是誤診,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是被誤診高危族,腹痛多是由卵巢囊腫及盤腔炎等婦科病引發;結腸憩室、消化性潰瘍穿孔,甚至誤吞魚骨也可引發類似急性盲腸炎症狀。 記者:梁瑞琼
伊利沙伯醫院外科部分析03年6月至去年6月,因急性盲腸炎接受切除手術的1,492名病人資料,發現1,162人確診急性盲腸炎,59宗是與盲腸有關的異常情況,271宗屬誤診,患者盲腸並無發炎,誤診比率達18.2%。處於生育年齡女性的誤診率達28.7%,較其他年齡女性的11.5%為高。研究文章將刊於明年2月的《香港醫學雜誌》中。
部份是闌尾外病變
研究顯示200多宗誤診個案中,有71宗是闌尾外病變,42宗是婦科問題,如卵巢囊腫及盤腔炎等,餘下包括結腸憩室、消化性潰瘍穿孔、臍腸管腸側憩室,以及1宗吞入魚骨而引致的迴腸穿孔。此外,59宗與盲腸有關的異常病例中,13宗是癌症,包括腺癌及黏液性囊腺癌等,也有是良性瘤,以及不同種類的發炎病例。
外科專科醫生丘章新指,一生人中,患盲腸炎風險約為6至7%,高危發病年齡介乎10至30歲,當中又以男士較高危。急性盲腸炎的主要症狀為右下腹痛,大部份患者於痛楚出現後18至24小時內求診。他承認難以從臨床症狀百分百確診盲腸炎,尤其是女性病人,因女性的右下腹器官較多,「無論係卵巢發炎、經血倒流、生水囊等,佢哋嘅痛都係一樣。」他表示,檢查時會詳細查詢女患者病歷及婦科症狀,或進行造影檢查增加準確度。
若臨床症狀顯示為急性盲腸炎,一般會以傳統開腹或微創手術進行切除。丘章新指,切除盲腸並不會影響身體功能,手術也有助找出真正病因,如以微創手術切除盲腸,即使手術時發現盲腸沒有發炎,也可趁機檢查附近盤腔位置是否有異常,曾有患者因此發現了嚴重輸卵管含膿引致的盤腔炎。
誤診為急性盲腸炎病症
‧闌尾外病變
‧卵巢囊腫及盤腔炎等
‧結腸憩室
‧消化性潰瘍穿孔
‧臍腸管腸側憩室
‧誤魚骨引致迴腸穿孔
資料來源:香港醫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