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驗毒被批削學生知情權精神科醫學院:校本驗毒無助及早發現濫藥者

突擊驗毒被批削學生知情權
精神科醫學院:校本驗毒無助及早發現濫藥者

【本報訊】大埔區校園驗毒計劃本月展開,不過當局以保密及避免被標籤為由,不會事先公佈驗毒日期,有青年團體批評突擊驗毒變相剝削了學生的知情權。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引述外國多份研究,指自願及隨機性的校本驗毒計劃,退出比率一般高逾五成,而且無助及早發現濫藥者。
記者:鄧愷欣、梁瑞琼

大埔區中學校長會昨主辦「健康大使立願禮」,有600多名區內的中學生及校長參加,學生承諾遠離毒品,對毒品堅決說不。保安局副局長黎棟國在會後表示,校園驗毒計劃因有其保密性,並為避免被標籤化,故不會事先透露實施日期,強調需要做好保密工作。

「好影響平時課堂活動」

黎棟國指計劃屬自願性質,需要學校、家長和學生共同願意。早前派出兩萬多份表格,約有六成即1.2萬人參加,對此感滿意,相信可向學生傳達正面訊息;又指計劃沒有訂下參加人數底線及截止日期,也不會將沒有參加的學生歸類。當局不會探討當中原因,暫時也不會有任何行動鼓勵學生參與。
青年團體Ytalk召集人葉浩意批評突擊驗毒是變相剝削學生的知情權,「學生唔知幾時驗,可能上緊堂貿貿然要走去驗,咁會好影響平時課堂活動同老師嘅班務同行政處理工作。」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在最近一期的《香港精神醫學雜誌》發表聲明,質疑校本驗毒計劃對解決學生濫藥問題的效用。該院綜合多份外國研究指,類似驗毒計劃的退出比率一般高達五成以上,參與人數極少,難以作出有意思的結論;其中一項涉及7.5萬名學童參與的研究顯示,驗毒計劃與學生濫藥情況及次數並無關係,亦鮮有證據支持自願、隨機性的校本驗毒計劃有助及早發現濫藥者。雖然學院認同及早發現並介入,有助解決濫藥問題,但由於計劃屬自願性質,濫藥者多會拒絕參與,而且大部份測試的有效時間少於72小時,若學生在測試前曾濫藥也可臨時拒絕參與,收集尿液樣本過程也無他人監視,會有作假的風險。

濫藥者或改為濫用酒精

該院引用外國文獻稱,有研究指三成接受驗毒的運動員感到受壓、尷尬及低落,部份擔心假陽性帶來的影響,更有研究指濫藥者會改為濫用酒精及揮發性有機溶劑等驗尿測不到的物質,擔心後果更難預料。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認為在未經證實有效及安全的情況,以及沒有足夠理據支持校本驗毒計劃能有效解決學生濫藥問題,建議學校不應進行驗毒計劃,政府應正視根本問題,例如確定濫藥的流行情況,發展一套整體性防止濫藥政策,包括治療模式、醫療訓練及評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