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世界:令人沮喪的開戰號令 - 柯翰默

美國與世界:令人沮喪的開戰號令 - 柯翰默

我們將在空中作戰,我們將在空降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作戰,我們將在丘陵作戰;十八個月過後,我們開始打道回府。
我們決不投降,除非戰爭代價太過高昂;若真如此,我們將引用艾森豪的話,「需要在國家各項計劃之間保持平衡」,然後堅稱:「我們承擔不起輕忽戰爭的後果。」
以上引言出自奧巴馬總統在西點軍校宣佈增兵阿富汗的演說。這是多麼奇怪的演說,多麼矛盾、猶豫而防衞性十足的開戰號令。
這讓他在最後一刻宣示的「決不動搖」顯得空洞,本來應該要激勵人心的,卻變得平淡乏味。今年八月,他聲稱阿富汗戰爭是「一場必要的戰爭」。上周二晚間,他將「世界的共同安全」界定為「危在旦夕」。這不折不扣關乎世界安全,但我們卻從二○一一年七月起撤軍?
他以為大家聽不出這種矛盾心態?
儘管如此,大多數阿富汗戰爭的支持者已感到滿意,他們得到了政策支持,而自由派則得到一場演講。鷹派獲得麥克里斯托將軍所要求增兵人數的四分之三,也就是三萬人。鴿派獲得幾句安慰的話。鷹派說,這是大事。
這的確是大事。言語之所以重要,在於意志很重要。戰爭勝利取決於三件事:一是勇敢而老練的軍隊;二是聰明且身經百戰的指揮官;三是三軍統帥(總統)個人展現的求勝意志。
沒有人冀望奧巴馬成為亨利五世或邱吉爾,但奧巴馬連前總統布殊都比不上。布殊在權力和民意更為低落的時期,在政治和外交機構反對的嚴峻情勢下,處理一場更棘手的戰爭─他在二○○七年宣佈增兵伊拉克,斷然拒絕撤軍或退場。他毫不寬容的態度,在國內廣遭譴責為一意孤行,但聽在伊拉克交戰雙方的耳裏,卻是堅屹不搖且有益的決心。
奧巴馬的增兵演說,與其說是出自三軍統帥,不如說是出自政客,兩者有絕對的區別。他分別提供兩種訊息給兩派聽眾,安撫了右派─你得到增兵,也安撫了左派─我們正在撤軍的路上。
奧巴馬身為戰時領袖的能力也是一大問題。如果他今日在個人支持率仍高、政黨在參眾兩院都佔有多數優勢,而且增兵尚未開始之前,就已被迫訂出撤軍日期來安撫左派,那麼當局勢更為艱難、傷亡與日俱增,他必須在政黨的支持與戰場致勝之間作出抉擇時,他將如何面對左派?
如果佩崔斯和麥克里斯托不是堅信有可能成功,他們不會建議一項可能導致慘重傷亡的策略。但這場戰爭的命運不僅取決於他們,同樣也取決於總統。若沒有決心獲致成功的三軍統帥,我們絕對無法致勝。
這位三軍統帥這麼替他的撤軍日期辯護:「因為我最有興趣建設的國家,是我們自己的國家。」
了不起。他告訴大兵們(其中或許有些無法活着回來),去打仗吧,但我可能會提前腰斬你的任務,因為我真正關心的是國內事務。
還有比這更令人沮喪、更讓人不確定的開戰號令嗎?

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