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食物 - 蔡瀾

舒服食物 - 蔡瀾

到了吉隆坡,入住Ritz-Carlton,酒店分兩棟,一是客房,另外的供長期居客的公寓,我在後者下榻,較像住宅,很閑適。
要宵夜,可走到酒店後巷的咖啡店,那裏有檔雲吞麪,還有家賣檳城炒粿條的,更是精采。粿條就是河粉,但比河粉薄,下的料又多得很,翻一翻來看,共有:血蚶、臘腸片、雞蛋和豆芽等等;隱藏在裏面的,還有菜脯和豬油渣。
睡了一夜,翌日一大早起身,沏杯濃得像墨汁的普洱清清腸胃,就到外面散步。
過了幾條街,就是ImbiRoad了。角落有家叫「興城」的咖啡店,早晨六點多已開始營業,先到各個檔口巡視一下,順便點菜。
賣米粉湯的,一大碗,上面鋪着香腸和魚丸,還有大量的魯肉碎,佐料溶入湯中,先喝完,再慢慢欣賞米粉。
另外又來一碟乾撈雲吞麪,湯另上,裏面有幾個魚皮餃,麪中夾着叉燒,淋上濃醬油,黑漆漆地,但一入口就知厲害,好吃無比。馬來西亞的雲吞麪和香港的完全不一樣,各有所長,但是二者都有共同點,就是沒有豬油不行。
英文有個名字,叫「ComfortFood」,是吃得舒服的意思。的確,我最喜歡,它很基本,滋味地道,在家裏做不出,外食時最為美味。山珍野味和鮑參肚翅,遇到了都要走開一邊,是百食不厭的。
舒服食物各地不同,你是什麼地方的人,就吃什麼東西,像法國人的羊角包,英國人的青瓜三文治,俄國人的羅宋湯。
互相吃不慣,他們看到我們把黑漆漆的麪吃得津津有味,皺起眉頭;我們見到他們啃漢堡包,也覺得為什麼如此寒酸。
舒服食物的定義,在於從小吃到大的東西,絕對是過癮的。英文中只有以舒服來說明,在中國人心裏,舒服食物代表了親情、溫馨、幸福和無窮的回憶,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