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縣市長選舉前,報章、網絡上都常看到「給馬英九一個教訓」的字句。選舉結果,國民黨不只輸掉了宜蘭、花蓮的執政權,17個縣市總得票率還讓民進黨追貼至不足三個百分點(47.88%對45.32%)的差距,選民的確已給馬英九一個教訓,問題是,給了他甚麼樣的教訓?
藍營候選人政績不彰
深綠陣營在選後呼籲馬英九檢討「傾中」(傾向大陸)政策,傳媒也揣測馬英九將調整兩岸政策,放慢兩岸關係的改善。馬英九如果真的只吸取這樣的教訓,明年五個直轄市的選舉和2012年的總統選舉,國民黨勢必潰不成軍。因為,逆轉兩岸關係改善的方向,藍營不只搶不了綠營的票,反而只會讓藍營支持者、令在大陸的台商更失望,加快鐵票的流失。
其實,今次縣市長選舉,始終是地方選舉,又未涉及五大都會,兩岸關係並不是焦點所在,候選人的能力、人脈關係及地方議題才是關鍵。所謂馬英九、蔡英文的「雙英決戰」,是傳媒炒作多過實際;所謂馬英九光環褪色,更是意料中事,強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樣未能帶領民主黨在維珍尼亞、新澤西的州長選舉中勝出。
國民黨失去宜蘭、花蓮執政權,主因是國民黨在蘇花高(宜蘭蘇澳至花蓮高速公路)問題上首鼠兩端,所提名的候選人又政績不彰;在澎湖、桃園的支持度被民進黨追貼,是因為國民黨在澎湖開賭公投問題上模稜兩可,桃園縣長候選人吳志揚雖是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之子,但政績欠奉;綠營在屏東、南投狂勝,是因為在這些八八風災的重災區,原住民轉軚支持民進黨。
由此可見,台灣選民對國民黨的確已相當「寬厚」,給馬英九的教訓不見得是要他收縮兩岸政策,而是要他和國民黨在各項重大爭議事件上,展現執政能力,既要尊重民意,又要有所決斷、作為,如果凡事議而不決,面對突發災難時又手足無措,還能指望選民再給機會嗎?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