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句諺語:「民以食為天」,正好說明食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如果一個人沒有食慾,不用專家診斷,也知道他病了。本港最常見影響食慾的問題要算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此症者除了食慾較差外,一般在一年內有三個月或以上會出現上腹部不適,如脹滿感或疼痛感、噯氣、吐酸、大便失調等症狀,但經血液及胃腸內窺鏡檢查卻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在中醫診斷中,因應不同的症狀可分為胃寒、胃熱、食滯、氣郁、陰虛等不同的證型。治療時中醫師會根據病人的體質,施以合適的調理方案,如中藥療法、藥膳療法、針刺療法、穴位按摩、運動鍛煉及情志調節等方法,以改善胃腸功能。患者平日要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如定時定量進食,避免過飢過飽,少食生冷、煎炸、油膩、難消化的食物,如生魚片、生蠔、炸物、肥肉、糕點等,保持心情舒暢,忌煙酒等。
配合睡前腹部按摩
在此向大家提供兩個保健食療,其一專為有食積食滯,或日常多食肉類或油膩食物人士而設,於進食後以山楂(10g)、荷葉(5g)泡茶飲用,可助消除油膩感、幫助消化。其二為脾胃虛弱、食量少並食後易感到胃腹脹滿的人士而設,用扁豆(20g)、淮山(30g)、陳皮(5g)、白米(80g)加生薑(兩片)煮粥食用,可助胃腸功能恢復,增進食慾。脾胃虛弱人士更可試於睡前進行腹部按摩,方法為將手掌置於肚臍與胸骨中間位置,順時針方向搓30至50次。
撰文:東華三院王澤森上醫館文寶美中醫師(查詢電話:35177622)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