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失業率終於下降,由10.2%的高峯降至10%,但是仍然比過去20多年的任何時期高,雙位數的失業率仍然不能說經濟已經復蘇,只能說最糟糕的時期過去了,經濟復蘇在望。
美國失業率開始下降,是因為美國政府增加聘用人手所致,以公帑來支撐就業市場終非持久之策,更重要的是,商界能不能創造就業機會。可惜,美國商業依然在裁員,商人仍在觀望前景,銀行更是不敢隨意借錢給商人。
奇怪,去年底至今,美國政府不是提供了超過2000億美元的貸款給銀行嗎?銀行拿了這麼多錢,為甚麼不借給商界?銀行不借錢出去,何來利潤?但是,更奇怪的是:美國多家銀行今年都賺大錢。究竟美國許多銀行的利潤是如何得到的?答案是炒出來的,利用零息環境大炒特炒,炒出資產泡沫,資產價格上漲,利潤就產生了。
IMF意見欠說服力
最混帳的是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這個專為美國利益服務的所謂國際機構,竟發表一份長長的報告,力勸香港特區政府防止房地產泡沫,要求銀行提高貸款限制,防止銀行將來因地產泡沫爆破而出問題。
這是一份比「阿媽是女人」更差的報告,IMF不去檢討資產泡沫的源頭是甚麼,卻來為香港的銀行指指點點。今日全球資產泡沫的源頭是美國,是美國政府亂印鈔票、利率等於零的結果。
實際上,香港人是全世界最負責任的,2003年,香港樓價與1997年比較,平均下跌70%,香港負資產者滿街都是,但是,香港的銀行依然穩如泰山,為甚麼?因為香港人就算是負資產,依然咬緊牙關每月按期供樓,非不得已,絕不一走了之。
但是,美國人就不一樣,樓價下跌20%,供樓者就一走了之,終於造成全球金融海嘯。現在IMF不去設法要求美國政府減少印鈔票,卻來指點香港特區政府該如何做。
只要美國繼續印鈔票,房地產泡沫就一定會出現,你看看李嘉誠買長江實業(001)買得這麼密,應該不難明白這個道理。
曾淵滄
作者為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