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fromcenturiespastsendfuturevoicesfast."高錕妻子黃美芸打算以這個帶點詩意的題目,代表丈夫在明日斯德哥爾摩大學舉行的諾貝爾講座(NobelLectures)中,向公眾演講。一沙一世界,黃美芸準備由光纖的原料沙粒說起,細訴高錕的研究,引發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開天闢地的資訊科技革命。
由香港出發的黃美芸在瑞典時間6日清晨抵達斯德哥爾摩,會合丈夫高錕,展開未來一星期馬不停蹄的諾貝爾周活動。諾貝爾基金會行政總監MichaelSohlman在記者會解釋,高錕身體健康,只是說話有點困難,所以他將不會像其他諾獎得主一樣,出席記者會接受傳媒提問,也不會親自在諾貝爾講座上演講。
自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頒獎禮以來,除少數例外,幾乎所有得獎人都會在諾貝爾講座演講,就他們獲獎的發明或成就發表演說。今屆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得主的演講將在瑞典時間8日上午9時(香港時間同日下午4時)舉行,但鑑於高錕的身體情況,今次將罕有地由得獎人的另一半代勞。高太黃美芸會打頭陣代表高錕演講,向入場觀眾講解「光纖之父」43年前的研究如何改變世界,並會透過光纖通訊造就的互聯網絡現場直播,讓全世界的人可即時收看。
中大學者協助撰寫演辭
黃美芸向基金會提交的題目是"Sandfromcenturiespastsendfuturevoicesfast."她昨日向記者表示,諾貝爾講座的演講辭,是部份中文大學學者協助她撰寫。她選擇將海沙作為題目,是因為丈夫昔日向電訊業界推介光纖研究時曾親口道出,光纖的原料是用之不歇、既環保又便宜、含石英的海沙。
其他科學獎得主的演講題目多較為平鋪直敍,像另一位物理獎得主史密斯(GeorgeE.Smith),將以「電荷耦合元件的發明及早期歷史(TheinventionandearlyhistoryoftheCCD)」為題,講解他創造數碼影像新時代的獲獎研究。
高家四人昨日與其他諾貝爾得獎人一同到諾貝爾博物館參觀。與太太手牽手步入博物館的高錕,也按照傳統在博物館咖啡室的椅子底部簽名。博物館講解員表示,高錕夫婦對博物館展品深感興趣,在館中參觀了天文學家伽利略發明的望遠鏡。
從前談諾獎 總說「休想」
今屆諾貝爾獎特刊以光纖為封面,當中刊登了各得獎人的訪問。有關高錕的一篇,是訪問高錕和高太二人寫成。高太在特刊中講述,五年前夫婦跟兩個朋友打麻雀,任職護士的雀友發現,高錕打牌的反應比以往遲緩,建議他作身體檢查,才發現高錕患上阿茲海默症。但高錕仍然活躍,如常打網球、跑步、做瑜伽,只是說話有點混亂不清。高太希望高錕的獲獎,能讓人們尤其是中國和其他亞洲地區更認識這個病。
高太又說,高錕奪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來時,他們非常意外,因為諾獎過去絕少頒給與工程有關的研究;很多朋友一直跟他們說,「你(高錕)應得諾貝爾獎。」他們總是回應,「不、不、不、不、不,休想。」回看自己1966年那篇光纖研究的重要論文發表以來,資訊科技世界翻天覆地的轉變,高錕只是平靜的說了一句:「這是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