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扭尾曦春蜓首現本港

珍貴扭尾曦春蜓首現本港

【本報訊】本港郊野仍保留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環保組織「綠色力量」早前於大埔沙羅洞進行蜻蜓普查,發現本港從未發現的蜻蜓品種扭尾曦春蜓,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兇猛春蜓及折尾施春蜓兩個從未在沙羅洞記錄到的品種。

兇猛春蜓

折尾施春蜓的蛻

列國家重點保護物種

綠色力量研究員今年4月至10月在沙羅洞進行了34次蜻蜓調查,其中5次在夜間進行。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數據顯示,曾於沙羅洞記錄到72個蜻蜓品種,是次調查則記錄到49個蜻蜓品種,包括一個香港新品種及兩個未嘗於沙羅洞發現的品種。
本港首次發現的扭尾曦春蜓於7月1日晚上發現,過往多在福建、台灣及越南出現。扭尾曦春蜓又名尖板曦春蜓,體形較龐大,翅長達3厘米,雄性尾部呈鈎狀,交配時用作捉緊雌性的胸腹。這個物種非常珍貴,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保護物種,現時只有兩種蜻蜓被列入保護名錄中。
沙羅洞首次發現的兇猛春蜓及折尾施春蜓也屬本港稀有品種,兇猛春蜓常見於大埔社山河及粉嶺丹山河,折尾施春蜓也是07年才在港發現,當時與今次也只找到一個蜻蜓成蟲後剩下的蛻。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表示,未能肯定扭尾曦春蜓的移徙能力下,難以評定是否由內地或台灣飛到本港。他指不同蜻蜓品種需要不同生境,最直接影響是雨量,在氣候暖化及城市化下,灌溉水道及靜水等水體流失,是影響蜻蜓繁殖存活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