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7年,繼《海邊的卡夫卡》後村上春樹最新長篇小說《1Q84》中文版終於殺到。它是村上難得開腔說的野心之作,在日本一出馬上掀熱潮。同樣描寫兩個世界,同樣出現超現實描寫,卻比前作易讀得多,要看表層的大可大談當中的性描寫,要研究村上一樣可深入討論當中時代意義。其實村上春樹現象向來都是如此的深入有深入的讀,淺出有淺出的談,也所以題為「1q84」還是「19段古」,悉隨尊便。
記者:何兆彬
部份攝影:伍慶泉
1.GeorgeOrwell《1984》
村上承認以《1Q84》向英國作家GeorgeOrwell《1984》致敬︰「他是向前看,我這本剛好反過來。這是我最具野心作品。」《1984》名句:「BigBrotheriswatchingyou!」
2.LeosJanacekSinfonietta小交響曲
書中男角迷上的捷克作曲家LeosJanacek,就是古典迷都未必認識。但因為《1Q84》中常提到,今年臨急加印1萬,更已有「手機鈴聲版」。
3.銷量
5月29日推出《1Q84》,第12天銷量就突破100萬冊,共印了18次。台灣更有1Q84專賣店。
4.Beretta92半自動手槍
女主角在小說中多次提到84年日警換新制服新槍,常提到Beretta92(貝瑞塔)這支半自動手槍。
5.CuttySark威士忌
曾寫《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的村上對酒有相當認識,84年的主角們喝TomCollins也喝帆船為記的CuttySark威士忌。
6.契訶夫《庫頁島》(1893-1894)
2005年出版時上下卷只售出3,000本,《1Q84》中多次提到後,加印1萬冊。
7.安保鬥爭
「安保鬥爭」是日本戰後最大規模社運。1960年日美簽署新《日美安保條約》,卻沒解決國民最關心的駐日美軍等問題,引發大規模社運。村上更把運動中首個死亡學生樺美智子寫進小說。
8.島田順子JUNKOSHIMADA
JUNKOSHIMADA乃女主角常穿品牌,迄今在時裝界仍不俗,LadyGaga都穿。
9.男角天吾是作家
與村上初寫小說時一樣,男主角是業餘作家,他用的是一台富士通的「文字處理器」。
10.天皇與法西斯
村上在書中劈頭就說:「一九二六年大正天皇駕崩,年號改為昭和……現代主義和民主主義的短暫間奏曲終結,法西斯主義就要大行其道了。」
11.TOYOTACROWNRoyalSaloon
書中第一章就出現84年的日本個人計程車,使用的是TOYOTACROWN的RoyalSaloon。
12.拼音符號
小說角色時會講些沒意義發音,經賴明珠繙譯後成了台灣使用的「拼音符號」,香港人根本看不懂。
13.BillieJean
84年主角們出沒的場所不是聽MJ《BillieJean》就是ABBA。女角卻愛聽巴哈。
14.肉體才是人類的神殿
這是第一卷書第11章的題目。當中提到女角青豆鍛煉自己:「肉體才是人類的神殿,這裏無論祀奉甚麼,都應該盡量保持強韌、保持美麗清潔。」
15.女角擅長撩陰腿
女角習武,教女性防身術,研究出十種左右的睪丸攻擊法。
16.爭版權
《1Q84》的韓國版權爭奪最嚇人,高達15億韓元。在大陸經過激烈競爭後,簡體版傳聞由新經典奪得,傳聞花費百萬美元之巨。
17.《挪威的森林》加印
87年作品《挪威的森林》在《1Q84》出版後加印63萬冊,迄今銷量達1,000萬冊。
18.第三部
村上:「第1、2卷寫完的時候,我想一切都結束了。不過隔了一段日子,還是有想寫第3卷的衝動。推出的時間目標是明年初夏。」
19.QMark
數算《1Q84》,最後漏不了這個Q字,QuestionMark問號是也。
糾纏不清的甲子
我繙譯已經十幾年了,能夠一直繙譯一個作者,而且他的讀者越來越多,我覺得很高興,尤其是今年這套新書《1Q84》,等於是他60歲的大作。他29歲開始寫小說,處女作《聽風的歌》,30歲就得了新人獎,所以今年亦是等於他寫作30周年的紀念,也所以說這本作品是特別有意義的。
村上春樹的作品,本來就跟其他人不一樣,其實他一開始,就是想要寫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他也使用跟其他人不一樣的文字來寫,所以每次讀來都有新的發現。這次光是書名《1Q84》,感覺又不一樣,有一本書叫《1984》(GeorgeOrwell)是在60年前寫的書,1948年Orwell寫的是一個未來,因為是未來,所以他就把48倒過來變成84,這本書1949年出版,而1949年,剛好就是村上春樹出生的年份,所以這本書剛好也60歲了。
乜Q幌子 都是村上
這本《1Q84》,講到一個概念,裏面有兩個世界,一個是1984,另外一個是1Q84,就好像是鐵路分岔,本來是一條路,岔成兩條。其實這個書名,就是講有兩個世界的意思,這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呢?他就把九變成Q,因為「九」在日文跟「Q」的發音同,用英文來看,Q等於英文的QuestionMark(問號),等於說在書名給我們一個大問號,這也是村上特色之一,他經常給讀者一個大問號,也會給我們讀者一些啟示,他是藉着寫作來發現、尋找一些東西。
其實我覺得他的書很耐看,很多書我讀完一次又一次,尤其是《聽風的歌》跟《1973年的彈珠玩具》,還有一本短篇《遇見100%的女孩》,因為我最早是由這3本開始繙譯的。我今年又重新讀《聽風的歌》,因為今年剛好30周年,時報版推出改版,我也趁機把自己裏面不夠簡潔的地方刪掉。我重讀就發現了,怎麼《聽風的歌》有這麼多的問號?像他會問說:「人為甚麼會說謊?」、「人類為甚麼要進化?」這麼多「為甚麼」,其實就包含了很多問號。
還有,《聽風的歌》第一句話就提到:「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不存在一樣。」他一開始就提到寫文章這件事情,那我們發現在《1Q84》也一樣,他又提到寫文章這件事,因為男主角也是寫小說的,所以這跟30年前一開始提到寫文章一樣,30年後也提到這件事,可見他非常關心寫文章這件事情。而在這本書裏面,因為男主角天吾職業是補習班數學老師,業餘就在家裏寫小說,等於寫小說這件事,跟他本人有點像;而女主角青豆她是健身房的教練,這跟村上春樹也有點像,因為村上他每個星期都去健身房、去游泳,又去跑馬拉松,甚至去參加鐵人賽。那其實在健身房這件事情,跟寫小說這件事情,這兩個角色,其實結合起來就像村上一個人一樣,其實他把他自己,分佈在不同的角色上面。還有編輯小松,他的個性也能反映村上的一部份,他的洞見很有眼光。書裏還有一個深繪里,17歲寫小說的美少女,那個小說,寫好了天吾把他修改,這個修改就有點像村上在做繙譯,等於村上寫小說/繙譯的職業,用這兩個角色也表達了出來。所以我們在讀這本書時,就好像看到村上的某一個部份,好像很多鏡子。
報道文學
雖然書名是1984,但他是從1960年寫起。這個時候主角是30歲,20年前,主角跟青豆10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些事情。八十年代村上春樹被喚作「八十年代文學旗手」,他被日本文壇認為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的書幾乎都提到六十年代。1960年日本有安保鬥爭,另外有一個學生運動,剛好是村上春樹在大學時代遇到的年代。《聽風的歌》跟其他幾本書,都有提到去罷課,這個時代一直是他很關心的,他的青春遇到這麼重大的事情,以至到後來的他都一直不忘這件事。在寫這本書中,他對七十至八十年代又發生了一些事情,尤其是奧姆真理教散發沙林毒氣事件,剛好同一年又發生阪神大地震,寫下了《地下鐵事件》,花一年去採訪了60多個受害者,因為他不大相信電視所說的東西,電視上所說的都很負面,都是很統一的說詞,他認為每一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而且會更真實,所以他去了採訪。他還不只訪問受害者,他還去見了奧姆真理教的人,他認為一件事情至少要有兩面去看。這兩本書寫了以後,對他的寫作生涯來說是個很大的轉變,這種是報道文學,之前他寫的是小說類的。
*以上內容摘自賴明珠11月27日在香港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