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啟動「中國製造」海外宣傳計劃,推出一系列全球廣告,在CNN等國際主流媒體上投放,冀望藉此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據報道,這則三十秒的廣告圍繞「中國製造,世界合作」這一中心主題,強調中國企業為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正不斷與海外各國公司加強合作。
中國產品頻生事端
沒錯,在國際市場上,「MadeinChina」無疑就是一個中國形象。而提到「中國製造」,我們當然不能諱言這幾年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引發的一些事端,甚至一度令到海外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產生了某種信任危機。比如這些年以來,產自中國的寵物飼料、牙膏、藥品、玩具等就都惹出過事端,這些事端的不斷發生令到「MadeinChina」的國際形象一度相當尷尬,以致我們所謂的「物美價廉」在海外消費者那裏就變成了「價廉」而不「物美」。
其實這還只是國際市場上的情況;而事實上在「雙重標準」之下,與出口產品相比,內銷產品其情形就更加糟糕,比如三鹿毒奶粉事件,又比如毒粉條、注水肉、人造蜂蜜,還比如很多食品中濫用色素、蘇丹紅、孔雀石綠、瘦肉精等等這些添加劑。至於藥品質量,也同樣是安全事故頻發,社會影響惡劣,直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被判死刑。總之,從食品到藥品,再到其他產品領域,我們的產品質量事故頻頻爆發。
那麼,如何來樹立「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毫無疑問:要靠過硬的產品質量!所謂形象宣傳充其量也只能是某種擦粉而已。宏觀來說,樹立一個良好的「中國製造」形象,一是國人需要增強質量意識,因為產品品牌終究是要靠上乘的質量長期樹立起來,而不是過幾天就出事;二是要樹立基本的商業道德,以道德約束商業行為,而不是道德在利潤面前喪失殆盡,直至為了利潤而不擇手段;三是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如果說前兩點牽扯到人的綜合質素的全面提高,尚需一定時間,那麼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則是一個是否重視的問題。
高官受賄胡亂審批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所犯罪行就是受賄罪和玩忽職守罪。法院確認的犯罪事實是,鄭筱萸利用職務便利,接受請託,為八家製藥企業在藥品、醫療器械的審批等方面牟取利益,先後多次受賄共計折合人民幣六百餘萬元;在全國範圍統一換發藥品生產文號專項工作中,鄭筱萸嚴重不負責任,擅自批准降低換發文號的審批標準,其玩忽職守行為致使許多不應換發文號或應予撤銷批准文號的藥品獲得了文號,其中六種藥品竟然是假藥!想想看,國家級的管理尚且如此,地方管理機構又如何呢?
海外宣傳或許必要,但「練好內功」就更加重要。就在商務部啟動「中國製造」海外宣傳的同時,十一月底,海南省相關部門的檢驗結果證實,「統一蜜桃多汁」、「農夫山泉」等三款飲料均驗出砷(俗稱砒霜)成份超標,被指不能食用,相關廠家因此陷入「砒霜門」事件中。
北方可可
大陸《博客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