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局」不是「搞局」 - 左丁山

「攪局」不是「搞局」 - 左丁山

「政改方案」引不起討論氣氛,但係挑起泛民內鬥,老薑司徒華與老雀黃毓民對罵,另外在華叔眼中,陶君行係新丁,駛乜客氣,公開在電台罵之,少見也。泛民主派冇乜叻仔叻女新人浮現,來來去去都係嗰幾個,連甘乃威都算係第二代,冇命!香港政論/政壇人物之中,沈旭輝呢啲就係真正年青人嘞,但佢係學者型,唔參加政黨,泛民不妨以沈博士為樣辦,招攬呢類博士入黨。
有老友問,毓民搞局吖還是華叔搞局呢,搞到五區請辭變成泛民罵戰,不利民主發展噃。我哋點知咁多嘢吖,總之你搞我時我搞你,中國人通常係勇於內鬥,怯於外敵嘅。忽然想起,應該寫「搞局」還是「攪局」?老友次日回報:佢在書局見到一本新書:《挑戰錯別字》(商務出版),於是揭開睇吓,第一百六十八頁就有「搞」與「攪」之辨,應該係「攪局」,唔係「搞局」。「搞」有做、幹、從事、弄、設法獲得,作弄等義,如搞鬼、搞定、搞建設、搞衞生。「攪」指攪拌、擾亂、打擾,如攪勻、攪局、打攪;「搞」側重設法弄到,「攪」側重發生混亂。
哦,明白晒,以後切記寫「攪局」不寫「搞局」,「攪攪震」不是「搞搞震」。但係「搞」字筆畫較少,有時懶懶哋,容易寫錯。經朋友一講,搵到呢本新書,望吓先。記得以前壹仔有位校對吳順忠,不止校對清楚,直情教埋記者編輯寫字㖭,堪稱超級校對,家冇咗呢類高手幫忙,唯有自己盡量寫得小心啲。此書第五十五頁講「拙」與「絀」之分,筆拙、拙劣、古拙、相形見絀、左支右絀,第一百○一頁講「突」與「凸」,一百五十二頁講「脹」與「漲」,皆值得參考。中學生寫中文,易寫別子,此書有輔助性。大人都要睇o架,起碼啲議員在立法會常講廣東話,讀音唔好錯先啦,否則累到曾校長又要出聲糾正:「褫」不是「遞」,他日或會講埋「病入膏肓」,不是「病入膏盲」,咁就唔係幾好睇啦,陳克勤議員或者係第一個要買本書嚟學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