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發生一宗麻醉藥導致病人出現癲癇現象長達一個月的罕見個案。該名年輕女病人做手術時,注射一劑麻醉藥丙泊酚,手術後出現肌肉抽搐,曾一天抽搐20至30次,甚至睡眠時仍抽搐,要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兩周。
該名28歲女病人入醫院進行膝關節內窺鏡檢查,醫生為她注射一劑麻醉藥丙泊酚,手術後病人曾四肢抽搐,獲處方藥物治療後再沒病發,翌日出院。
丙泊酚常用於手術
但她返家後出現持續兩分鐘的癲癇現象,家人立即將她送入瑪麗醫院。入院後該病人肌肉抽搐次數更頻密,每小時抽搐一至兩次,每次少於一分鐘,四肢及背部亦抽搐。醫生為她用藥治療,但情況未有改善,更曾一天抽搐20至30次,病人感到非常恐懼。
其後醫生發現,她抽搐時若轉移其注意力,會減少她抽搐的程度;女病人自己則發現,寒冷會誘發抽搐,她曾不蓋被令自己寒冷及出現抽搐,讓醫生作診斷。病人接受藥物治療後,留院一個月後康復。有關個案刊登在《麻醉學》期刊,但專家未找出病發原因,可能與病人心理狀況有關。
中文大學醫學院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陳建昌表示,該藥最常用於手術時,以靜脈注射方式全身麻醉,今次個案非常罕見,亦非醫療事故,醫學上未能解釋原因;藥物非常安全,可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