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擔心通縮無了期,近期日圓急升;另一邊廂,澳洲連續3次加息。在下曾多次指出,要是拿着放大鏡來看世界,各地定有分道揚鑣,但在大通脹潮等大氣候下,小氣候的差異實在難成氣候。就看大通脹潮吧,坊間認為,近年日本是通脹已死的另類國家,而澳洲則是通脹猛於虎的另類國家。結果是否如此?幅圖已經告知,通脹從來是環球現象(圖一)。按上周拙文推算,一旦全球通脹一兩年內重臨,日本肯定有份。
另一坊間普遍的謬誤,是以經濟來測滙價。滙價無疑「應該」反映經濟──如果是均衡滙率(EquilibriumExchangeRate)的話。惜過去20年已有無數文獻證明PPPNeverConverges,即滙率應該多少是一回事,但實際上卻可以永遠偏離這「應該」水平。日本經濟事實上40年來一直走下坡,不過日圓滙價卻40年來一直兌美元升值(圖二)。若以經濟解釋滙價,怎解?同一道理,目前人人以美國經濟差為由看淡美元,可足信哉?
順便更正坊間第3個謬誤──套息交易(CarryTrade)。英文的「Carry」一字,本義是指賺差價,雖無道明,但背後含義是指在同一資產類別下的低風險操作,如買美元沽港元等活動。不過此詞近年被濫用,泛指所有沽低風險、買高風險的活動。此等承受更高風險而追求更高回報的行為,是組合調整(PortfolioAdjustment),不應說成套息交易。
羅家聰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