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的魔鬼系列之四區議會方案 為建制派度身訂做

政改的魔鬼系列之四
區議會方案 為建制派度身訂做

政府推銷政改諮詢方案時,吹噓新增五個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由民選區議員互選產生,可大大提高民主成份;但政府卻未有否定,會以全票制而非一人一票比例代表制產生有關議席,為建制派可在全票制下擁有絕對優勢鋪定後路,試問一個儼如為建制派度身訂做的方案,有何進步可言?難怪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不諱言如此「政治設計」,是完全方便左派日後「全面操盤」。

全票制左派勢壟斷

雖然區議會民選議員是市民透過一人一票選出,但政府建議新增立法會五個區議會功能組別,卻只是間接地由近400名民選議員互選產生;政府更以剔除委任議員的投票權為賣點,力指有關議席的產生方法具民主成份。
但政府卻未有在政改諮詢文件中,說明這五個新增議席的投票方式,究竟會以「全票制」,即每名區議員就6個區議會議席(現有的一席加上建議增加的五席)投足6票,然後以最高票的6位候選人取得議席,抑或由民選議員以一人只可投一票的比例代表制產生,隱藏了建制派可透過全票制下全取六席的可能結果。
以現屆區議會為例,目前405個民選議席中,民建聯與工聯會佔過100席;連同其他自稱中立的隱形左派,建制派幾乎全面操控區議會;泛民只有未足100席,數量完全被壓倒。假如政府決定採用全票制,建制派要壟斷六席易如反掌。試問立法會再較目前至少增加五位建制派議員下,2017年及2020年要實行真正的特首及立法會全面普選,阻力不是大大增加嗎?

絕非民主進步方案

「呢個區議會方案表面畀人睇好似好民主,但實際上係建制派有全面優勢,根本就勝券在握。」何俊仁昨稱,建制派憑藉龐大資源,能在極小選區中動員,「有時一個業主立案法團主席,睇嘅戶數都多過區議員,佢哋好易箍到人,咁多年都影響緊區議會個盤。」
既然區議會被左派「攻陷」;他日要互選區議會代表,寥寥可數的泛民陣營怎能抗衡?何俊仁直斥政改方案為左派度身訂做,「唔可以話係民主進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