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筆者已經撰文講述高鐵問題。在此之前,更多有心人為高鐵問題奔走,務求引起公眾關注,避免虛耗公帑,並保存本地市民的生息之所。可惜眼見的,盡是利慾薰心之徒在妖言惑眾,令這條號稱使本港避免成為「孤島」,並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鐵路,似乎勢在必行。本星期日,筆者以及一班有志之士作最後努力,在中環遊行,希望力挽狂瀾。在此撰文,作一見證。
得益者歪理連連
自高鐵引發種種問題包括石崗菜園村拆遷、大角嘴住宅將因工程引致地陷以及政府提出的數據不符實情後,公眾對高鐵建設的成效越發關注。但政府的反應不是檢討或重新研究,而是企圖以速戰速決的方式通過方案,達到米已成炊的效果。而一眾既得利益者為使計劃成事,亦不斷出謀劃策。於是,各種歪理便相繼出現。除了上述的「孤島論」外,尚有勸喻市民不要計較成本效益的「效益無視論」(用六百多億元建一條鐵路而不計成本效益)、經濟效益巨大,卻無實質數據支持的「經濟力量論」(政府從不說明其數據是如何計算的)等。有時,更會強詞奪理,比方說公共專業聯盟建議在錦田錦上路設高鐵站更具成本效益,政府立即反駁錦上路不方便以及無發展空間。但事實是西九站對數百萬新界居民極不方便(鐵路卻貫穿整個新界,並且進行收地),而錦上路周邊地區如坪輋、粉嶺北、古洞、洪水橋等為新市鎮,何來匱乏之說?一切,都不過證明政府及相關人士詞窮理屈、砌詞狡辯。
雖然反高鐵(現方案)一眾理據充份,奈何面對一意孤行的政府,注定處於弱勢。在十月,當《城市論壇》討論高鐵時,台上沒有一位嘉賓是反對興建高鐵的,唯一有異議的梁啟智也只是建議在錦上路設站,也被其他嘉賓轟得體無完膚。反對者只能在台下用極短時間表達意見,事後才發現政府以脅迫手段迫使港台不邀請反對者為嘉賓(如反對者為嘉賓則官員不出席,影響職員前途)。政府所謂的諮詢,又往往低調進行,使出席人數大幅減少,從而順利完成。
要求立會不撥款
政府種種舉動,務求扼殺異議者,使計劃在無聲無息中通過。現在,要制止計劃只能在十二月二日(現押後至今日即十二月三日),立法會財委會工務小組會議上停止撥款。但小組中有議員原本和高鐵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此事在上月二十八日《蘋果日報》有所報道),也就是說撥款是很有可能通過的。因此,一眾有志之士,決定在星期日遊行,要求停止撥款,重新檢討高鐵建設計劃,務求達致一個對香港市民更有利的方案,希望議員們三思而後行。
筆者撰文之時,約百名遊行人士在政府總部靜坐,並遭到警方清場。他們和此事受影響者互不相識,卻為了公義以身犯險。雖然他們被抬走、逮捕,而政府視眾人之反論為耳邊風為意料中事。不過,只要政府繼續倒行逆施,他們和筆者還是會前仆後繼地和政府對抗。可預料的是將會有更多人投身我等行列。
孫進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