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兩日談及國內樓市,結果昨天內房股繼建材股急升後,開始出現積極買盤。
內房股經過近半年的調整,不少股價已重返價值區間,即使經過昨日升市,相信當中仍有不少投資選擇。
雖然有個別發展商跟我會面時,對明年售樓的進度態度審慎,但按上周到深圳及廣州觀察所得,不少前線銷售人員對我這位潛在買家要求減價時,態度頗為企硬,似不愁有樓沒人買。況且年近歲晚,不少發展商已超額完成今年銷售進度,沒有向員工施壓要求交數。如果上述觀察距離事實不遠的話,相信明年國內樓價仍是易升難跌。
我在現場按過計算機,不少深圳及廣州市中心的住宅,平均售價接近200萬元(人民幣.下同),對月入不超過1萬元的中產家庭來說,其實頗為吃力。一對年輕夫婦若無雙方家長的財政支持,其實很難拿出首期。當然,基於中國的一孩政策,現時不少大城市的年輕夫婦,隨時有6位家庭成員(雙方父母加夫婦兩人)協助供樓,以致「家庭入息」其實是乘大3倍,變成月入超過2萬元。
未致普羅市民買不起樓
部份沒有長輩協助的中產家庭,惟有逐步搬離市中心,到市郊的新市鎮居住,情形就像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一樣。為了協助部份未富起來的年輕夫婦置業,政府設有限價房(類似香港居屋)供年入不足10萬元的家庭申請,以致目前國內樓市跟香港一樣,出現越來越兩極化的局面。然而,目前距離普羅市民買不起樓的日子,還有一段距離。
林少陽 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