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上水菜園村居民及關注團體一再發動抗爭希望特區政府重新考慮廣深港高鐵工程,儘管不少保育團體及專業人士對廣深港高鐵提出各種質疑,特區政府卻不為所動,並將在明天的立法會工務小組會議上正式為工程申請撥款。據政府方面表示,廣深港高鐵工程經各界詳細討論和研究,確認具有巨大社會及經濟效益,並得到社會人士廣泛支持,故應當盡早落實興建。
這樣的解釋表面看來好像很有道理,很有說服力,但特區政府真金白銀拿六百多億元興建這條只有一個站的新鐵路究竟能帶來多少額外的旅客量,帶來多少額外的經濟效益是個大家都沒有把握的事,不少經濟收益方面的估計會有大量水份,極可能出現客量不足,效益欠奉的尾大不掉局面。
首先應該看到,廣州、深圳、香港之間的交通網絡已相當發達,從飛機到火車到快達船到長途客車都有,班次也相當頻繁。若果再加上一些點對點的交通工具如來往深圳與香港機場的渡輪及接駁客車,三個城市之間的交通往返不可說不方便,不可說不理想。即將興建的高鐵不過在大量交通工具以外增加一個選擇,它能帶來多少新增客量是個大疑問。假若新的高鐵主要作用只是搶走現時直通車、直通巴士的客量,無法吸引更多內地旅客來港,花六百多億元興建這條鐵路實在划不來。
政府及支持興建鐵路的人說,廣深港高速鐵路是中國高速鐵路網的一部份,可以帶來更多其他省分、其他城市的旅客,例如上海的商務旅客透過高鐵可以在八小時左右到達香港的西九龍總站。是的,高鐵連接中國內地的高速鐵路網可以帶來一些新的客源;但是,經濟活動是有區域性的,香港位處華南,跟武漢、天津、上海、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聯繫遠沒有跟珠江三角洲地區密切,來往香港至武漢、香港至大連或天津的旅客不會很多,商務旅客來往的次數也不會太頻繁,即使開通了新鐵路也不會改變這樣的形勢。更何況目前香港跟這些內地大城市已有不少定期航班往返,再加上深圳的航班,內地大城市的旅客只需要四、五個小時就可以來到香港的商業中心區,比高鐵的八個小時(上海至香港)省了好幾個小時。這樣下來,選擇使用高鐵的旅客可能比預計低得多,帶來的額外經濟效益比估計少得多。六百多億元的鐵路將有可能變成效益不彰的大白象。
政府及支持建高鐵的政團、人士又說,不建高鐵香港將會被邊緣化,將會跟內地發展脫軌。這樣的說法只是一味靠嚇,沒有甚麼事實根據。正如我們指出,香港跟內地的交通聯繫已相當發達及完善,海陸空齊全,每天使用鐵路、公路往返的人數以十萬計。增建高鐵不過增加多一個交通工具,多一項交通選擇,不算是甚麼突破性的轉變。即使不建高鐵,現有的交通網絡、經濟聯繫仍能確保香港跟內地的緊密關係,仍能確保香港能從內地經濟發展中獲益,所謂邊緣化實在不知從何說起。
六百六十九億元絕不是個小數目,花這樣大筆公帑當然該考慮是否花得其所,是否有效益。廣深港高鐵能帶來多少效益是個很大的疑問,議員在批出工程撥款前不是該停一停、想一想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