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易經》概括了古人的宇宙觀,姑勿論俗世人只將其用於占卜風水等方術之上。太極是《易經》的精粹──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亦說明了凡事都有正反兩面,即是雙向的思考模式。
中風其實有點像太極,有陽,也有陰。
羅拔臣先生(假名)是香港某大學的博士生,他因急性頭痛入院,電腦掃描發現他右腦顳葉、枕葉及頂葉底部腫脹,屬早期中風病變。兩天後,羅生仍然頭痛但整體沒有惡化,重複掃描卻顯示患處繼續腫脹且有滲血現象。根據中風範圍推斷,羅生患的是嚴重中風,不死也得半身不遂,何解他會這麼穩定?
動脈栓塞最常見
中風泛指一切急性腦血管病,當中以缺血性中風居多,最常見的是動脈栓塞:血栓會截斷腦部血液供應,受影響的腦細胞會在數小時內缺血壞死,腦細胞壞死了便沒有翻身機會,造成嚴重神經障礙甚至死亡。除了動脈栓塞,中風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類別──靜脈栓塞:血液經動脈流入器官,經靜脈流出器官,腦部靜脈就像大腦的排水系統,假如淤塞了,會令腦部腫脹及腦壓增加,一樣能破壞腦細胞,引發中風,但其破壞力並沒有動脈栓塞那麼急和那麼大。假如動脈栓塞是陽性中風,靜脈栓塞便是陰性中風了。
磁力共振掃描證實羅拔臣先生右橫竇栓塞,屬靜脈性的中風,治療方法是以抗凝劑阻止血栓擴大。以上乃罕見病例,大家當故事聽聽好了。
逢周二刊出
撰文:香港大學腦神經科榮譽臨床副教授麥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