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味館」的八小碟有糖醋小排、熱爆熏魚、虎皮素鵝、美味海蜇、薺菜百葉卷、醇香醉雞、煙熏蛋和本幫醬鴨。
大菜的香油爆河蝦、哆來咪配翡翠麪,什麼是哆來咪?原來是蟹膏、蟹粉和河蝦。蝦子大烏參、火菜炒甜豆、紅燒雙拼、水芹乾絲、醋溜黃魚片、酒香草頭、農家母雞湯、招牌生煎包、桂花條頭糕等等,都有很高的水準。但是老字號的「梅龍鎮」就大失所望。
「豬油?」伙計說:「現在那裏有人敢吃?」
不用豬油,可以勉強接受,但上桌的菜,死沉沉的顏色,一看就倒胃,和我上次來試吃的時候,完全是兩碼事,只好向各位團友拼命道歉。
道歉也是多餘,應該補足,晚餐的「老吉士」,又加多幾道菜來搭夠。
八味冷菜:吉士鹹雞、老醋海蜇、糖醋芝麻小排、上海熏魚、腐竹燴蘑菇、桂花糖藕、蒜蓉白菜肚絲螺、螺肉拌香菜、蟹粉雞汁百葉包等,和「夏味館」的有點重複,但味道絕對不同,喜歡吃雞的團友廖先生更是對醉雞百食不厭,大讚特讚。
冷菜之一的吉士醉膏蟹,一大碟,紅色多過黑色,是充滿的膏,引誘得不敢吃生蟹的人也要舉筷。
接着的農家豆乾燒肉、蟹粉河蝦仁、虎皮臭豆腐、上海薺菜炒百葉、冰糖野生甲魚、蟹膏粉皮、紅燜崇明羊肉、葱烤刺參、酒釀蒸鰣魚、鮑魚河篤鮮、豆沙鍋餅等,無一不精采,是濃油赤醬的老派上海菜頂尖級,我加多了八寶豬手和蛤蜊燉蛋兩道菜。
「要是每一餐都能像老吉士那麼好,就發達了,」我可以看到團友們的表情,但在上海,也只有這家人做得到。
要連吃幾頓懷舊滬菜,當今只有去台北了,那些從大陸撤退的上海人,頑固得很,從不折衷,我向大家宣佈,返港後即刻組織一團到台北去濃油赤醬一番,眾人聽了,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