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展商勾地困難,要增加土地儲備,惟有從併購舊樓入手。年初至今,發展商收購逾九成業權的舊樓達22個項目,涉資逾38億元,當中21個項目位於市區,可為市場帶來近1600個中型住宅新供應。
記者:程俊華
由於市場憧憬政府將強拍門檻由九成降至八成,更刺激舊樓併購潮升溫。一眾發展商中,恒地(012)最積極,收購了8個項目,涉及樓面50萬方呎;以往較少併購舊樓的長實(001)、麗新發展(488)及華懋集團等,今年都連環出手。
恒地最勇 擲百億掃貨
發展商併購目標集中市區舊樓,上述22個收購項目中,21個位於市區,可建樓面逾111萬方呎,以每伙700方呎計算,可提供近1600個新供應。有關數字並未計及收購不足九成業權的舊樓,及可轉作住宅發展的工廈。
恒地最近大舉在舊樓群尋寶,主席李兆基上月底透露,已購入9幢市區舊樓大部份業權,連同其他收購中的舊樓物業,涉資共40億至50億元;同時正洽購其他舊樓,涉資50億元,有望年內落實;而明年再斥資100億元收購舊樓,增加土儲。恒地曝光的收購項目,購入逾九成業權佔7個,隨時可申請強拍統一業權,最大宗為大角嘴海安樓逾九成業權,總值約4億元,可建樓面達16.67萬方呎。
近年主力競投港鐵(066)上蓋住宅項目的長實,今年在舊樓併購上亦有舉動,共投入5.8億元,當中北角電氣道133至139號,購入價高達4.5億元,可發展樓面約7萬方呎,每呎地價逾6400元;土瓜灣馬頭圍道77至85號的收購價亦高達1.3億元。
未來半年併購持續活躍
近年只在九龍城有新盤發售的華懋集團,繼續專注在該區入貨,以3.57億元,先後購入衙前塱道56至66號及衙前圍道39至43號兩個項目,可建樓面逾10萬方呎。
韋堅信測量師行商業及投資部董事許偉國表示,現時發展商補充土地儲備,不外乎透過勾地及收購舊樓等途徑。今年樓市暢旺,尤其新盤表現理想,發展商欲增土儲,但現時勾地困難,惟有從併購入手,故此,他預料未來半年,收購活動持續活躍。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認為,近月完成收購的項目,早於一年前已開始洽商,當時市道低迷,較快儲齊業權。現時樓價處於高位,發展商雖繼續收購,但進度未必太快,且難度增加不少。
業主心聲
一成不贊成 小業主夢成空
政府早前提出修訂,建議將50年以上樓齡舊樓收購門檻,由現時九成業權降至八成,雖然未獲通過,但市場預期修訂建議年底再提交立法會討論後,可望落實。若拍板,除有利發展商外,對有心出售舊樓的小業主亦將是喜訊。
個別索天價礙收購
現行的《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即俗稱強制拍賣條例,須收購整幢物業90%業權,才可引用條例以統一業權。隨着上月施政報告提及活化舊工業區一籃子建議方案,業界相信,立法會年底就住宅的收購門檻降至八成的討論,大有機會通過。
據過往案例,未能集合逾九成業權的原因,不外下列四種原因:業主長期失蹤;部份早已移民,不欲回港處理;業主已離世,卻沒立遺囑;個別業主開天索價,嚇窒收購財團。凡此種種,均導致物業無法透過強拍統一業權,令欲賣樓的小業美夢成空。
今年7月,已收集約93%業權、聯合標售的觀塘道53至55A號啟德大廈,小業主代表鍾肇崗稱,雖然大部份業主都取得聯絡,但有個別不希望賣樓而不肯參與,以致無法集齊百分百業權標售,而為了要集齊逾90%業權,以符合強制拍賣條例,增加售出機會,惟有將叫價調高至20億元,雖然吸引到小業主參與,但卻因叫價過高而未能獲得發展商青睞,故他呼籲政府盡快降低強拍門檻。
局限選擇
收購價貴20% 亦難原區置業
發展商為加快舊樓收購,出手多會高於同區市價,但若僅高市價一至兩成,小業主套現所得,要在同區置業,選擇亦有局限。
小業主或須補錢換樓
如恒地(012)透過代理收購的大角嘴海安樓,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每戶劃一收購價120萬元,呎價較市價高10%。而同區樓齡較新的大型屋苑港灣豪庭,入場費逾220萬元,其他單幢新盤亦要240萬元以上,若小業主不額外補錢換樓,只能購入同區樓齡逾25年的舊樓。
除非收購價高市價逾三至五成,小業主才較有機會原區換樓。如新世界發展(017)及有關人士,今年9月以2.3億元購入北角維愛樓業權。據區內代理透露,發展商按實用面積計算收購價,單位實用面積約500餘方呎,每戶平均可獲500萬至550萬元,呎價約9900至1萬元;若按建築面積計,呎價達8500至9300餘元。
目前附近港運城呎價約6000元、健威花園呎價約5100元,維愛樓收購價較市價高逾50%。有小業主獲取550萬元收購金額後,以508萬元購入丹拿花園1座高層H室,794方呎,呎價6398元。
不過,類似高價收購的例子甚為罕見,因為發展商一般只會以高市價一至兩成提出收購,故小業主在同區置業的選擇仍然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