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運如何「創造傳奇一刻」? - 梓康

東亞運如何「創造傳奇一刻」? - 梓康

不到一周,被形容為「萬眾期待」的東亞運動會就要開幕了,街上都是宣傳的海報,電視也整天不停的播放宣傳片,但奇怪的是,在行人熙來攘往的鬧市,無法讓人感覺到這是個萬眾期待的香港盛事。
猶記得在二○○○年,香港申辦○六年的亞運會,當時的口號是「香港一定得」,最後主辦權卻落在不見經傳的多哈手中,「香港一定得」淪為民間笑話。筆者的一位朋友,退休前在香港的康文署工作二十多年,閒談間一語中的──香港的失敗是在於從一開始申辦亞運會,就沒有謙卑的心!
九年過去了,東亞運就在轉角處,口號變了「創造傳奇一刻」。經過「多年的精心籌備」,「創造」的是甚麼樣的「傳奇」呢?

難道香港找不到美女

最先聽到的,是香港要舉辦一個「綠色東亞運」,這跟北京去年的奧運口號,基本上沒有兩樣。綠色和環保固然是當前的世界大趨勢,但是否有必要在「綠色奧運」後繼續凡事都綠色?還是應該讓綠色的理念沉澱在這個大都會的生活裏?
然後聽說的是,連舉牌子帶領運動員出場的美女,都會從北京「借用」。借了口號又再借美女,難道在香港的模特兒界、娛樂圈、大學中學,以致紀律部隊裏,都不能找到幾個美麗端莊,步履穩健的女孩子嗎?
前幾天的晚間新聞,又聽到九艘在開幕典禮中作「重頭戲」演出的「花船」已經從廣州開到香港,花船在北京設計,廣州製作,報道說每艘的設計都展現了九個參賽地區的「文化特色」。曾特首不是剛說了要發展香港的創意產業麼?不是說香港的文化和藝術產業已經在世界名列前茅嗎?哪為甚麼花船要在北京設計?在廣州製作?難道是香港的設計師無法掌握理解九個參賽地區的文化背景?香港的美術人才往哪裏去了?
再退一步的想想,為甚麼開幕典禮的重頭戲會是花船滙演?花船在海上巡遊從來都不是香港文化現象,花船表演要展示香港的甚麼特色呢?假如說維多利亞港的夜景是香港的特色,那在夜景作為背景的襯托下,花船又發揮了甚麼作用?

有盡興熱情的氣氛嗎

曾德成局長說,東亞運將會推動香港人對運動的熱誠,甚至說,累積了東亞運的經驗,香港有信心在將來更上一層樓,可以主辦亞運會云云。東亞運還有不到一星期就要開始了,香港人真的熱情澎湃嗎?有全城盡興的氣氛嗎?對體育的熱誠有升溫嗎?
香港最多人觀看和談論的運動,應該是足球了,但本地足球聯賽的入場觀眾少得可憐,香港人對足球的熱誠,是真的有隨着主辦東亞運升溫?還是只沉醉於英超聯和賭波之中呢?香港人在近年國際體育比賽中最引以為榮,應該是李麗珊在九六年得到的奧運金牌,但在李麗珊奪金後的十三年裏,香港人對滑浪風帆的了解又有沒有加深?
要「創造傳奇一刻」,不是「把話往嘴巴裏塞」就行。花幾百萬可以燒一場漂亮的煙花,但煙花過後,就只能夠剩下一層的灰煙。傳奇不能在一刻裏創造,也不只是一刻的光芒。從來在歷史裏創造傳奇的,都是從廣闊而謙卑的胸懷出發,尋找自己的理想,超越和突破自我。刻意高呼要揚名立萬,跟創造傳奇還有一段很遠的距離。

梓康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