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資金避險流入美元 - 沈振盈

實戰理論:資金避險流入美元 - 沈振盈

一周之內,港股出現了兩單令投資者議論紛紛的事件,其一為「亞洲果業」(073)事件,充份反映出小投資者往往是受害、受騙的一群。筆者一直都講,介紹形式上市的股份絕對不宜沾手,高追的風險極大。至於「杜拜世界」事件令全球投資市場出現震盪,引來金融危機第二波的恐慌,但從周五晚的外圍市況觀察,此危機的震盪應已完全反映,港股相信會在本周出現顯著反彈,最大憂慮反而是類似事件會否陸續出現而成為趨勢。
另一點更值得留意,是今次杜拜事件一度觸發資金流向的轉變,美元成為資金避難所,美滙指數重上75水平,金價即時急瀉,上周五一度跌穿1140美元。當時筆者曾懷疑早前憂慮的CarryTrade拆倉衝擊,會否提早出現,幸而上周五晚一切已回穩。

本周縱反彈 幅度不高

今次的恐慌性拋售在期指結算及轉倉期間發生,相信大戶累積好倉較儲淡倉容易,月初大市被挾上的機會較大。但筆者減持股票、增持現金策略絕不改變,本周若有反彈,或會小注博一轉反彈,大方向仍是等中期調整完成後才再補貨。
這兩天的震盪足見「美元反彈」對全球投資市場的影響力是如何之大,假若美元的中期反彈浪真的出現,就會是持續的升勢。即股市就會是持續的跌勢,直至美元反彈完成為止。
上周五的期權倉底有變,22600至23000認購期權的未平倉合約有加倉迹象,令23000阻力越來越大。就算本周有反彈,期望的幅度也不能太高。
沈振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