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主派不同政黨、議員仍然未能就反對政府政改方案及爭取雙普選的策略達成共識。大力主張五區總辭公投的社民連主席黃毓民上周末拋出新建議,表示可以把總辭公投的時間押後,讓泛民各黨派集中精力反對及否決政府的遊花園政改方案,並就總辭問題達成共識。有關建議得到部份泛民政黨如民主黨的積極回應,包括對總辭公投有疑慮及保留的民主黨核心成員司徒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則形容新建議明智,可以團結泛民。但是,社民連另一位核心成員梁國雄昨天表明不同意黃毓民的建議,不認為有需要押後總辭。黃毓民態度亦有變。
究竟泛民主派各政黨能否就新建議、新策略達成共識仍要進一步溝通及討論,但不同政團、人士能放棄互相攻擊,能不再各走極端,改採比較諒解的態度至少可以避免進一步撕裂支持民主的力量,至少可以減少誤會及提升合作機會。
事實上在民主、雙普選進展被逼入死胡同甚至可能倒退的今天,泛民主派保持團結,保住支持民主的力量不致被削弱是至關重要的!
說民主、雙普選有倒退的危機絕不是危言聳聽。北京政府委任的《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前幾天接受傳媒訪問時公開表示,功能組別選舉同樣可以符合普及而平等的原則,跟直選議席並存沒有問題,不用取消。他更表示可以透過人大釋法對普選下定義讓功能組別長期存在。北京負責香港事務的官員千方百計想保留功能組別不是甚麼秘密,不是甚麼新鮮的事,饒戈平提出類似的想法不讓人意外。真正令人擔憂的是他提出人大常委會為普選下定義以保留功能組別這個做法。
誰都知道,普選是個有特定含義的政治概念,說的是一人一票那種普及而平等的選舉,不是小圈子選舉,不是充滿特權色彩的功能組別選舉。從草擬《基本法》到定稿到正式通過,大家對何謂普選都沒有爭議,都有清晰的理解。要不是這樣,《基本法》根本毋須定下「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這樣的目標。
現在,饒戈平提出人大常委會為普選這個概念釋法,令功能組別選舉變成「普選」的一部份,這不但完全推翻了二十多年來社會的共識,這不但扭曲了《基本法》的立法原意,這不但削弱了《基本法》條文的莊嚴,更令雙普選變得毫無意義,更令香港的民主變得有名無實。試想想若果功能組別選舉也是普選,若果只有幾百人參與的選舉也是普選,二○一七年特首普選大可仍然由八百人選委會(或改名為普選委員會)選出,二○二○年立法會普選大可仍有三十個功能組別議席。這樣的前景不是可怕得很嗎?
此外,當北京可以藉人大常委會釋法扭曲普選的定義時,《基本法》的所有保障、承諾立即蕩然無存,立即成為空話,因為人大常委會大可把新聞審查解釋為符合「新聞自由」,把任意拘捕解釋為合乎「集會自由」……。這樣的變化怎不讓人擔心不已呢?
為了防止民主發展倒退,為了對抗保留功能組別的各種歪理謬論,我們需要每一分民主力量,每一把支持雙普選的聲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