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鈞石能源早前借殼紅發集團(566),注入旗下薄膜組件製造業務──
鉑陽。此前鉑陽業績仍見紅,但卻作出5500萬美元(4.29億港元)純利保證,原因是已簽得涉及10億元合約。鉑陽產品更衝出中國,與日本企業簽訂意向書。取得上市平台後,鉑陽主席彭立斌稱,首要目標是增加產品發電效率,令上網電價與傳統火電看齊。
記者:張活儀 劉碧思
紅發由玩具商轉型太陽能企業,將易名鉑陽太陽能。彭立斌接受專訪時透露,公司剛與日本Evatech簽意向書,向其提供PVD設備組件。Evatech亦有提供太陽能電池製造設備,但成本較高,故向鉑陽採購。
提供PVD設備組件
鉑陽擁有逾30項專利,其中兩項主要專利為PVD(物理氣相沉積)及PECVD(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群)。由於日本太陽能技術發展早於中國,是次日企選購鉑陽PVD,反映鉑陽設備的水平。彭立斌未有透露Evatech的採購規模。鉑陽賣點是提供的太陽能發電組件,發電成本較其他同類企業低。彭立斌稱,鉑陽提供的模組每瓦發電成本0.75美元,相對其他太陽能發電組件供應商則要1至1.5美元。
有了賣點產品,鉑陽亦取得兩張合共10億元銷售額的合約。據鉑陽的公佈,今年8月該公司向河南阿格斯新能源,提供25兆瓦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9月又與中錦陽電子科技簽訂150兆瓦自動化整線供應合同。
兩張合約可獲4.3億純利
至於毛利率,彭立斌指,不同合約涉及的產品有別,故未有提供。以這兩張已簽的合約計算,涉及175兆瓦生產線,可取得4.29億元純利,每兆瓦可賺245萬元。
太陽能發電行業講求轉換率(即由太陽能轉換至電能的效率,越高即發電量越多),現時多晶硅轉換率介乎17%至23%,至於鉑陽的薄膜轉換率約6%至8%,彭立斌稱,取得港上市平台後,中期目標是將旗下組件設備發電效率提升至10%。6%轉換率反映在上網電價的成本上,約每度電1.06元人民幣;提升至10%時,上網電價將降至與傳統火力調峯發電成本相若,即約每度電7毫人民幣,預計需時3至4年。
因不同時段用電量不同電荷有變化,為維持功率平衡,電站需變更配合,經調整電荷稱為調峯。為達標,行政總裁徐國俊說,未來每年研發費約為營業額6%。
彭立斌亦指,晶硅轉換效能雖較薄膜高,但提煉晶硅產生的碳量需4至5年太陽能發電的減碳量才能抵銷,薄膜則只需年半。此外,薄膜可吸收的太陽光譜較晶硅廣闊,即使在不太強烈的陽光下,仍能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在高溫下,薄膜轉換效能下降率只是多晶硅一半,故他相信,隨着薄膜轉換率提升,競爭力會蓋過多晶硅。
雖然太陽能發電潛力龐大,但發電成本仍較一般火電高。據歐洲GIC調查顯示,太陽能發電只佔整體發電市場1%,料至2050年將佔全球發電量30%至50%。
高度重視
龍源、鈞石出席中美峯會會議
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與中國領導人舉行高峯會期間,兩國能源部亦進行了能源會議,據悉出席人數近百人,除官方代表外,中美在再生能源及環保領域具代表的企業亦有高層參與。透過中方企業出席名單,可隱見中國未來在新能源方面的發展方向。
13家企業出席能源會議
若撇除企業名單中的學術團體,共有13家企業有份出席。雖然中央曾指,風力設備有重複建設的問題,但看名單13家獲邀企業中,4家是與風電相關企業,太陽能企業則有5家。
即將在港上市的龍源電力(916)總經理謝長軍,是排名最先的企業。同樣從事風電的有華能新能源,是排第三位的企業。該公司是華能集團旗下的產業公司。
雖然風電設備被指重複建設,但亦有兩家風力設備企業是座上客。包括華銳風電及金風科技。
至於同受重視的太陽能企業,在名單排在前列位置的有鈞石能源董事長林朝暉。
與風電情況相似,太陽能多晶硅亦曾被指產能過盛,但是次5家太陽能代表企業,除了鈞石是做薄膜,其餘4家都是做多晶硅,包括保定英利、天合光能及尚德電力,此外尚有保利協鑫(3800)。
汽車排放的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對環境污染不言而喻,電動車成為未來發展方向,故出席企業亦有電動車代表,為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比亞迪在發展電池方面於內地擁有領先地位,首部電動車已於去年底推出,其經驗料有利中美電動車發展。
中美聯合聲明中,曾提及清潔煤,能源會議上亦有相關企業代表新奧集團。還有從事生物燃料的河南天冠。
發展優勢
中國減排目標較預期高
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下周一(7日)舉行。舉行前,中美領導人提出未來10年減排目標,中國提出,到2020年按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碳排放量,較05年減40%至45%;美國到2020年碳排放量較05年減17%。
表面看,中國提出的減碳量遠高於美國,但美國是以總量計,中國則按每單位GDP計算。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黃元山解釋,兩者差別在於中國屬發展中國家,GDP增長大,限制減排總量即限制GDP增長。
石油難覓拓新能源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統計資料,05年中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51億公噸,每單位GDP排放量為每美元0.63公斤,佔全球總排放量18.8%。以中國公佈的目標,即到2020年,每單位GDP排放量為每美元0.337至0.378公斤。
黃元山稱,中國宣佈的減排目標,較之前市場預計為高,相信除了由於政治角力,中國亦有本身需要。第一是中國意識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發展環保產業與本身息息相關。此外,亦考慮到能源國家安全,他補充,由於石油資源難覓,內地須盡力發展自己有優勢的能源,風電、太陽能都是內地有優勢的項目。
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上周四表示,今年上半年內地已完成每單位GDP能耗,較05年降低13%,到2010年目標是20%。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有望降低20%,若有關目標達到,相當於5年減少碳排至少1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