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讀孔子 - 陶傑

美國人讀孔子 - 陶傑

中國政府在美國開設「孔子學院」,模仿德國的「歌德學院」,向美國人反洗腦,要他們學點博大精深的中國儒家文化。
向美國人宣揚孔子,早就有必要了。但孔子學院,博大抽象,由漢語譯為英文,根本不可能。
像一個「仁」字,儒家曰「仁」,氣魄宏大,像科幻片一樣,提升到宇宙天地的境界。譯成英文,有一個字,叫Magnanimity,在英語中已嫌艱深,很少人會拼寫,Kindness也可以,層次都沒有孔子講的「仁」之高。
其次,孔某說:必也正名。孔子學院的英文招牌,叫ConfuciusInstitute。Confucius這個名字,是歐洲傳教士來中國之後,照着拉丁語的讀法硬譯的,也就是「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大陸連Peking都不承認,硬要改為Beijing,那麼充滿大西方霸權視點主義的Confucius,是打在中國人臉上的一巴掌,首先就「政治不正確」,應該改名KongZi。
不過中國人嘴巴上個個講「愛國原則」,在細節上,都是差不多先生,西方霸權?霸權好了,有得自由選擇,你寧願移居山東曲阜,還是上美國領一張綠卡?就像爭把子女塞送英國寄宿學校的特區高官在推銷「母語教學」,答案清晰。
然而孔子學院開到美國,還是應該。看美國電影,像《二○一二》,最討厭的就是小孩角色。美國小孩,從小享有自由人權,才三歲,爸爸進他的睡房,要先敲門。《二○一二》裏那雙小兄妹,父親帶他們去露營,兩個小王八還一臉不高興,給同學傳短訊:Campingsucks。地震海嘯,沒把這對衰仔衰女吞沒掉,是一大敗筆。
在這個骨節眼上,向美國人教孔子,正派上用場,一起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怎樣譯?可以改動一下:Fatherfather、Sonson,父子放在前頭,再加上Mastermaster、Slaveslave──主主、奴奴。美國是共和國,君臣他不明白,主奴就懂了,美國以前有黑奴。父子和主奴,這是了解中國文化的第一課,教他用廣東話對老布殊總統說一聲:阿爺,大聲叫:喳。戒掉那句Yeah,可以畢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