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行業無視限制 產量續大增中央快出招遏產能過剩

內地行業無視限制 產量續大增
中央快出招遏產能過剩

【本報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下令整頓行業產能過剩,批准發改委推出就抑制產能過剩的規定。然而10月份數據顯示,只有水泥和平板玻璃行業「聽話」,粗鋼業繼續我行我素。在中央工作經濟會議召開在即,產能過剩行業續不受控,若11月的數據依然故我,不排除中央再出招。
記者:尹燕麗

產能過剩和通脹兩個議題,正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討論,若產能過剩的行業仍莫視政策,經濟專家相信嚴招會續來,其中要求銀行配合是最直接。

料要求銀行不批借貸

發改委、工信部等十部委曾於9月下發《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一網打盡九大行業,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電解鋁、船舶、大豆壓榨等,不但勒令清理過剩產能、嚴控審批新項目,更禁止銀行向不符合規定的項目放貸。事隔一個月,發改委網站公佈的10月份數據中(見表),所有行業的產量仍高速增長,只有水泥與平板玻璃增速小幅放緩。
雖鐵令如山,卻未見成效。工信部再接再厲,進一步下發引導水泥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提高能源消耗、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門檻,加大對淘汰落後產能的力度。同時,國家將適當安排部份資金,重點支持企業以節能減耗、減排治污、提高質量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並研究新的優惠措施,推動優勢企業合併重組,要求水泥企業前10戶集中度在「十一五」末達到30%(目前約20%),前50戶超過50%。

業界指多晶硅無過剩

工信部日前完成對多晶硅行業的第二輪調研,距離第一輪僅兩個月。不少業內人士質疑,工信部早前定論多晶硅行業產能過剩太過草率,認為第二輪調研似為亡羊補牢。科技部最新調研報告稱,媒體和官方採信的都是規劃產能,與實際產能相去甚遠,判斷多晶硅產能過剩有失公允,另國內50多家多晶硅企業中,實際能夠生產多晶硅的僅10餘家,投入運營的只有1.5萬噸。
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產業經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峰認為,多晶硅屬新興產業,並無產能過剩,只是快速成長的產業供應鏈內短期出現各環節、上下游間不平衡,不應抑制發展。

發改委公佈部份行業產量

水泥
9月按年增長:25.1% 10月按年增長:23.9% 增減(百分點):-1.2

平板玻璃
9月按年增長:9.1% 10月按年增長:2.5% 增減(百分點):-6.6

粗鋼
9月按年增長:28.7% 10月按年增長:42.4% 增減(百分點):+13.7

鋼材
9月按年增長:31.6% 10月按年增長:41.6% 增減(百分點):+10.0

電解鋁
9月按年增長:5.6% 10月按年增長:17.1% 增減(百分點):+11.5

煤化工
9月按年增長:12.7% 10月按年增長:21.1% 增減(百分點):+8.4

船舶
1至10月工業總產值按年增長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