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以拖待變 京官港府用心險惡 - 李平

蘋論:以拖待變 京官港府用心險惡 - 李平

泛民主派在五區總辭問題上的爭拗,成了親北京報章、團體攻擊泛民政團及支持者爭取早日雙普選的藉口,更已影響到市民的觀感。這顯然不是反對五區總辭的泛民人士的意願,彰顯的是在香港普選問題上,北京和香港政府以拖待變、以拖應變的險惡用心正在發酵,彰顯的是泛民爭取雙普選需要更大的勇氣、決斷。
市民逼切要求政改的時候,往往是民怨載道的時候。今年初,港府藉口要集中精力應對金融海嘯,將原定在上半年推出的政改諮詢押後,就是想避免在政府施政混亂、無力推動經濟發展和保障民生之際,觸動市民要求普選的危機意識。
政改諮詢文件本月公佈前後,北京和港府對市民關心的普選法定時間表、路線圖問題一直拖而不議、不決,泛民近日在五區總辭問題上的爭拗,更令京官、港官樂作壁上觀,說說風凉話。中聯辦副主任李剛一句「對話比對抗好」,贏得親北京輿論及一些中立報章叫好,但是,長年關閉與民主派對話大門的北京中央政府和香港中聯辦,還要拖到何時才準備與泛民議員對話?
港府在公佈政改諮詢文件後,只在原方案兜兜轉轉,迄今未認真回應擴大功能組別選民、增加選舉委員會人數這類最溫和的輿論,還要拖到何時才回應普選路線圖的呼聲?港府官員不願意討論政改方案的細節,更願意回應議員請辭的補選細節,諸如要花六個月時間、要花1.5億元,無非想誘導市民產生五區總辭繁瑣、耗費公帑的印象。
說白了,在香港政改問題上以拖待變、以拖應變,是北京當局執政伎倆在香港的延伸。中共領導層將「維穩」(維護穩定)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更表述為「不折騰」。這種策略看似可以避開不必要的爭拗,集中社會力量推進經濟建設,但其實質是迴避政制改革,是維護現有權力架構、利益格局的穩定。
令人憂心的是,香港泛民主派正自覺不自覺地墮入北京以拖待變的陷阱。泛民在五區總辭問題上的爭拗,讓北京等到了分化、攻擊泛民的時機。泛民如果為維繫20年來的團結而放棄五區總辭,與中共為維護既得利益而放棄政制改革的「維穩」又有多大不同?一些反對五區總辭的民主派人士,期望元旦大遊行能有03年7.1大遊行的規模,但在北京、港府「維穩」之際,泛民如果未有大作為,又豈能如願?
在政改問題上,不是說越激進越有效果,但坐而論之,肯定不會有效果。只有民意蔚然成「勢」,才能觸動當局,一如香港當年50萬人的大遊行,終令港府無條件擱置23條立法,一如近日廣東番禺市民反對興建垃圾發電廠的「散步」,終令當局破天荒將公投納為決策選項。
泛民對五區總辭最大的疑慮在於不能重奪議席。的確,在中聯辦的強勢動員、組織下,建制派和親北京派有可能在補選時搶走個別議席,甚至令泛民失去在立法會的否決權,但這次失去的只是2012年非普選選舉方案的否決權,如果能以此喚醒市民在未來選舉及政改諮詢時的危機意識,相信仍是值得的。
當然,五區總辭、變相公投,或許不是聚集民意的最好方法,但是反對這一方案的泛民人士應該拿出新的辦法,否則只會在北京、港府以拖待變的騙局中越陷越深,不只傷了市民的心,也會傷害香港的民主進程。
周一至周六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