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巿大學巿場營銷學系收生主任譚桂常,九年來跟逾千學生單對單吃飯,目的只有一個:為學生前途把脈。
教授與學生每一頓飯兩至三小時,周一至周五的中午及晚餐都在城大教職員餐廳度過。譚桂常不是孟嘗君,學生也不是食客,每頓飯約四十元,師生各自付款。午飯吃西式套餐,晚餐的中式客飯都定在9號飯桌。天天吃同一餐廳貨色,想想也夠枯燥,「其實我對吃的要求不高。」這樣一頓「桂常飯局」,商學院的教授與學生都有聽聞,也曾有學生家長以為教授別有用心,阻止女兒單獨赴會。
人生意義由自己賦予
用飯局軟手段勸學生及早訂立人生目標,用心良苦,兼且要用胃。九年來最少付出兩千多小時私人時間,面對逾千張學生臉孔,口裏天南地北,用心了解學生價值觀及想法,「不少學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知道想要甚麼的又沒有動力;有動力的卻沒有機會。我不想他們虛度光陰,他日遺憾,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建立夢想。」事業、前途、理想是個大課題,除了給予個別意見,教授很鼓勵學生拓闊眼界,系內每年有超過一百名學生參與海外交流項目,「我常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除非你賦予它意義。」
飯桌上贏取學生信任後,初生之犢心底願望不簡單:「大多數人都想飛黃騰達。」有位擅於與人溝通、英語能力不錯的女學生,開宗明義表示想賺好多錢,「她希望賺錢以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結果在2006年畢業後投身保險業,屢破業務紀錄,短短三年賺錢已比我多。」
不想名不想利的學生也有,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氣候項目主管余遠聘就是譚桂常九十年代的學生,「他早就希望做一些能幫助社會的事情。」結果余遠聘在英國劍橋大學修讀環保博士學位,從巿場營銷轉到環保大業。
談笑間推銷不着痕迹
譚桂常有時也像睇相佬,他預視一位印度裔男學生的前途時,充滿信心,「我是幾肯定他將來必定飛黃騰達,因為他思想積極正面,喜歡看書而有獨特觀點,最重要是,他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並且積極準備。」
一頓飯、一夕話,飯局最高境界是談笑間推銷、交換想法不着痕迹。桂常飯局當然不能跟股神畢菲特的黃金約會相比,但教授如何影響學生?看他任教城大十七年共獲十四項教學獎,或許是一個基本的說明。
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