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蘋》動新聞涉暴力惹爭議 遭罰款50萬

《台蘋》動新聞涉暴力惹爭議 遭罰款50萬

台灣《蘋果日報》近期推出的動新聞,在當地引發爭議。台北市政府昨以違反《兒童及青少年福利法》開罰壹傳媒50萬元新台幣(約12萬港元),民間團體今日也將往報館抗議。台灣《蘋果》回應,將虛心檢討尺度,但也呼籲尊重此一新聞呈現的創新嘗試。

聲明稱重視外界批評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晚舉行記者會表示,他也上網看了動新聞,發現動新聞以動畫模擬描述暴力、性侵、兇殺案細節,對兒童少年身心發展有嚴重不良影響,「我自己也是家長,不希望孩子從網絡上看到動新聞。」台北市政府因此對動新聞予以最嚴厲的處分──罰款50萬元,並要求動新聞加以分級,否則可每日開罰30萬元,最嚴重不排除勒令停業。
台灣佛光大學傳播系副教授蔣安國提醒,台北市政府礙於社會壓力,快速處罰動新聞,直接以行政裁量權處分媒體,在缺乏應有的嚴謹程序與審議下,很可能引發干預新聞自由與侵犯業者經營權的疑慮。
而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勵馨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等團體,今日將前往台灣《蘋果》抗議,要求壹傳媒立即停止侵害當事人人權的模擬新聞手法,主管機關也應主動調查,在動新聞未改善前,應嚴格審查壹電視頻道牌照申請案。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彭芸聲稱,以她27年新聞教授資歷,不認為動新聞是新聞,「新聞就是新聞,沒有動不動的問題。」她並直言不允許壹傳媒測試NCC底線。NCC副主委陳正倉昨晚更聲稱,NCC預訂12月2日討論壹傳媒電視的娛樂、電影、體育三張執照;至於新聞和資訊綜合執照,除非情勢改變,否則核准的可能性很低。
不過,藍營立委趙麗雲期望壹傳媒自律,如動新聞能適當收費,不漫無邊際讓兒童與青少年接觸煽情內容。綠營立委蔡煌瑯說:「動新聞是創意、新聞突破,如可適度調整,不要着重描述聳動新聞,也可說是新聞未來趨勢。」
台灣《蘋果日報》發表聲明稱,動新聞是媒體呈現新聞的一種新方式,很重視外界批評,盼主管機關尊重媒體在新聞呈現上的創新方向與嘗試。壹電視強調,新聞動畫是補充新聞的工具,是新聞的一部份。台灣《蘋果日報》/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