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政改方案出籠,將本來不被接納的○五方案翻叮,且變本加厲增加五席功能組別,再一次反映出政府無心民主,對普選一再拖延。民主在不斷倒退,時日亦漸無多,此時此刻,實乃危急存亡之秋也。既是非常時期,便應用非常人,非常手段。由社民連提出的五區總辭是否可行,或是未知之數。但五區總辭是否應行,卻是亳無疑問的。
行動是談判的籌碼
可是,作為泛民中最大黨的民主派,經連日會議後,竟決定否決總辭,實在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民主從來都不是只靠和平與商討便能成功的。就好像勞資雙方意見不合,工會會安排磋商,如果談不攏,可以再談,勞方可以暫緩工業行動,但會定下一個期限。假如再談後仍然存在分歧,便會發動罷工。罷工成效如何?無人可以保證,在這個毫無保障的社會裏,更常有被秋後算賬的事例。然而一味商討,於事無補。工會如果認為只要坐下來談談,便可以成功爭取,是天真得無知的紙上談兵。
發起工業行動,是勞方和資方談判的唯一本錢,沒有相應行動作後援,談判必然失敗。假如談判最終破裂,下一步就是履行承諾,把行動升級。如果下一步是繼續談,這就不是下一步,而是原地踏步。
爭取普選一直以來不成功,原因之一就是沒有談判籌碼。社民連的五區總辭建議,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泛民與政府就普選問題再一次搭不上線,此時不作進一步行動,不把承諾兌現,才是自毀長城。
不應拘泥一時成敗
民主黨決定不作五區總辭,不但反映出他們對民主的不了解,而且更反映出他們既膽怯且窩囊。五區總辭的概念,是先辭職,再參選,變相公投。而民主黨的最大考慮,是萬一失敗了,失去了原有的議席,不但達不到公投效果,且更陪了夫人又折兵。可是一直以來在爭取普選的問題上,民主派都表示自己的聲音是代表民意的。到了由自己推行社會運動,發起公投,卻忽然信心不足,不敢行前一步,戀棧權力起來。如此膽怯,如何爭取民主?
總辭的成效,並不應拘泥於一時的成敗。孫中山發動革命,也不是一次就成功。如果單憑一次定生死,便沒有後來的武昌起義,把滿清政府推翻。五區總辭能否帶來真正普選,也不能斤斤計較於得到或失去一個甚至所有議席,也不在於一時。因為此舉在推動民主的路上,其象徵性意義,往往影響更深遠和具有歷史價值。
民主本來就是一場運動,是要付諸行動的。空談誤國,齋talk誤時。民主派的議員,請不要船頭怕鬼船尾怕賊,拖泥帶水,成為香港的千古罪人!
果醬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