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反彈日,大市66%升幅來自中資金融股,市場以為調整完成奮力追入,結果收市後外電一個消息,話中銀監會收緊國有銀行資本充足要求,雖然銀監即時澄清冇咁嘅事,但喺內地基金經理同股民眼中係「無私顯見私」,總之水洗都唔清。咁污糟,先幫B股洗白白,再隔空洗埋香港內銀H股,真係成也內銀、敗也內銀。
要配合呢個全城清潔大行動,點少得大行份。高盛話資就集梗,但惟獨工商銀行(1398)唔使,假設大銀行資金要求提升到11%、小型銀行10%,整體都只需集資280億人民幣(下同),絕對冇內地傳媒講幾千億咁誇。即使最差情況嘅13%(銀監早已否認),扣除滙金大股東持股,中國銀行(3988)、建設銀行(939)、交通銀行(3328)喺兩地每間都只係集資二百幾億元,即使配股都大把人爭住接。里昂話要集資成420億美元,即係3000億元,仲話可能會減派息。瑞銀就叫大家唔好驚,要集都只係二千幾億元,幾大銀行實力夠,冇事。
內銀股縱需增資亦好事
的確,資本充足水平未夠穩陣係內銀,特別係中小型銀行通病。截至第3季,招商銀行(3968)、浦發及深圳發展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係6.61%、6.76%同5.2%,唔符合監管要求的7%,所以先有深發展向平安保險(2318)定向增發籌過百億元、招行供股、民生銀行(1988)來港上市。投資者應正面去睇,融資補充資本水平有助提升銀行體系穩定性同資本質素,滙控(005)當日供股咪又係咁。
再者,到時集資規模係咪市傳咁大、係咪一定問股東攞等問題,唔好信晒坊間報道,特別係內地傳媒。有冇留意內地報道往往只係將消息人士輕輕帶過,單係近期中央經濟會議嘅會期就一改再改,Day1話提早到11月,Day2又話要延遲,咁重要嘅會議點會朝令夕改?睇怕係內地市場有太多有心人,不時借傳媒發功,而傳媒又把關不力甚或有利益衝突,加上內地最興Copy&Paste,一段稿隨時出現喺幾個網頁,但當中又抄啲唔抄啲,所以睇消息又好,聽分析都好,最好打個八折,加入自己思考,即使睇錯市都心甘命抵。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