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監管藥物一團糟

衞生署監管藥物一團糟

【本報訊】審計署報告再次揭露由林秉恩任署長的衞生署監管藥物一團糟。報告揭發約2,000支及8,000袋由外地進口藥物,沒有按原來申請轉口到外地,非法在港出售。衞生署查核藥房註冊申請馬虎,多次被罰的藥房或負責人,仍能不斷開新藥房甚至在同一地點繼續經營。
報告指出,現時進口作轉口用途藥物不需註冊,單是08年11月衞生署簽發424張進口藥作轉口的進口證,包括價值1,000萬元沒在港註冊的壯陽藥。

無牌賣藥猖獗

報告發現10張進口證有問題,其中1張進口證涉及8,000支屬第一部毒藥的藥物,當中911支在本地出售;另外兩張約1,000瓶及8,853袋藥亦已在港出售。其餘進口證的藥物非法在港儲存等。海關指會考慮檢控有關經銷商,衞生署指部份已出售藥物沒註冊。
報告指,衞生署查核申請註冊藥房時明顯不足。有個案由94年至今,由4名相關人士先後開設11間藥房,大部份藥房被發現犯法甚至被法庭定罪,部份違規藥房結業後,他們繼續在同一地點開藥房,但衞生署沒有向審批註冊的藥劑及毒藥管理局,提交相關定罪資料,並建議批准註冊。
報告批評衞生署預先通知才巡查藥廠,認為應採取突擊巡查;有3間藥廠將整個或部份製藥工序外判境外承辦商,署方亦應作境外巡查。審計署到大埔及旺角「放蛇」,揭發17間無牌零售商非法賣藥,當中4間已被吊銷牌照,認為衞生署要提升例行巡查質素。但衞生署反駁指例行巡查非揭發欺詐行為,是提升專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