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太意外懷孕,卓氏夫婦人生計劃被打亂,二人即時要為買樓及養育下一代籌謀。理財專家指出,由於二人資金有限,但支出將大增,故首要並非如何投資,而是盡快改變收支模式,增加收入及積蓄。加上家庭負擔加重,故應購買人壽及醫療保險。
記者:余美玉 攝影:李潤芳
做推銷員的卓先生收入並不穩定,若接到大生意時可有3至4萬元,若接不到定單只能靠底薪過活。他說:「以前愛玩,從來沒儲蓄,工作亦不太上心,所以經常開不到單,但我跟太太的薪金也夠生活,開心就夠。」
盼買200萬以下物業
卓太收入較穩定,現有5萬元積蓄,打算作分娩的使費。二人與老爺奶奶同住,每月付3000元家用。「意外懷孕打亂了我們的人生大計,尤其是金錢方面,現時只希望5年後買樓,樓價最好在200萬元以內。」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高寶珊表示,卓先生開始理財計劃,首要增加收入、減少開支,為將出生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他須改變現時的工作態度及使錢習慣。
同時,要考慮妻子正懷孕,生產前後有數個月不能工作。其次要為家人提供足夠保障,所以必須購買保險。
-個案-
讀者:卓先生(35歲)及卓太(25歲)
職業:推銷員及侍應
收入:卓先生每月底薪5000元,另加佣金;卓太月入8000元(已扣強積金)
支出:1.3萬元
資產:現金5萬元
強積金:約5萬元
症狀:缺乏家庭責任感,未有作為父母的自覺
目標:5年後買樓,樓價約200萬元
財務分析
訂立目標增加收入 爭取月入達萬五
高寶珊認為,卓先生最大問題並非不懂投資,而是沒有決心增加收入。
建議卓先生訂立目標,循序漸進逐一實現,首年要至少有2至3個月賺到3萬元,第二年增至5個月,第三年要有6個月達標,以達到平均每個月人工有1.5萬元。
假設卓先生能達標,一年有3個月有3萬元人工,其餘月份只有5000元底薪,與太太合計,每年收入23.1萬元,扣除每月1.3萬元家庭開支,一年可儲7.5萬元,5年有37.5萬元,夠支付120萬元的細價樓三成首期,其後月供4659元。
至於每月2500元儲蓄及現金5萬元,應留作應急錢,作為孩子出生的使費,或日後置業後,若收入不足,可幫補供樓。
此外,高寶珊指卓氏夫婦每月娛樂費過高,佔總收入27%,由於將為父母,應減少使費,為家人多作準備,建議減1000至1500元。
保險分析
削娛樂開支增保障 買定期壽險醫保
卓先生及其妻未有購買任何保險,但二人需供養父母,加上孩子即將出生,一旦兩人不幸發生意外,父母及孩子頓失依靠,一旦其中一方發生事故,亦會為另一半帶來沉重經濟負擔。
假設雙親尚有20年壽命,以每月3000元家用計算,20年要72萬元。至於孩子,假設月需2000元,以照顧至18歲計,需43.2萬元,即合共最少119.2萬元。現時投保10年定期壽險,以恒生為例,卓先生及太太每月保費分別為195.3及117.6元。
此外,卓氏夫婦忽略醫療保障,現時醫療費用高昂,如沒有保險,或成沉重負擔。現時市面上的醫療保險,每年續保,保費隨年齡調整,年紀越大保費越高,生活費中應預留部份購買醫療保險。
以保柏「卓康健」計劃(大房)為例,以卓先生年紀,每年2197(每月211元),卓太則需1541元(每月148元),保費剛好以削減了的娛樂開支支付。
部份定期壽險計劃
滙豐銀行
每月保費(卓生/卓太):$207/$117 投保額:$120萬 年期:10年
恒生銀行
每月保費(卓生/卓太):$195.3/$117.6 投保額:$120萬 年期:10年
東亞銀行
每月保費(卓生/卓太):$325.3/$252 投保額:$120萬 年期:10年
註:資料截至11月20日
資料來源:各銀行電話熱線
部份醫療保險計劃比較
保柏保險公司計劃:卓康健
保費(卓生/卓太):$2197/$1541
住院及膳食:$640 住院雜費:$1.25萬 巡房費:$520 深切治療:$2萬
外科醫生手術收費:$3.15萬 手術室手術收費:$1.04萬 麻醉師手術收費:$9250
友邦保險公司計劃:特級「健康之寶」
保費(卓生/卓太):$1632/$1913.6
住院及膳食:$704 住院雜費:$7480 巡房費:$704 深切治療:$3740
外科醫生手術收費:$3.96萬 手術室手術收費:$1.39萬 麻醉師手術收費:$1.39萬
英國保誠保險公司計劃:醫療寶
保費(卓生/卓太):$2258/$1532
住院及膳食:$610 住院雜費:$1.26萬 巡房費:$500 深切治療:$1.94萬
外科醫生手術收費:$2.80萬 手術室手術收費:$9180 麻醉師手術收費:$9180
註:資料截至11月20日;以上為最基本計劃,友邦保費之美元兌換率為1比8
資料來源:保險公司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