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四起工行、中行承認計劃增資

謠言四起
工行、中行承認計劃增資

雖然中銀監否認將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至13%,但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內地五大行已向中銀監遞交初步增資方案,中行(3988)及工行(1398)承認正研究增強資本的計劃;建行(939)則回應稱,未有向銀監提交增資建議,但拒絕評論是否有意增資;至於交行(3328)則不置評,農行亦剛進行股改。
就路透社指,中行因增資而與投資銀行商討千億(人民幣.下同)集資計劃,中行回應指,正積極研究資本補充的多種方案,以實現銀行業務可持續發展,但暫時未能披露資本補充計劃或融資方案。
中行又表示正在健全資本規劃,加強資本管理,積極優化資產結構,控制風險加權資產的增長,提升資本回報水準,提高內部資本補充能力。

工行研售高風險資產

道瓊斯通訊社昨日引述一名工行高層稱,該行正研究一些不同的方案,以增加資本充足比率,方案包括集資及降低較高風險的資產(如出售更多不良資產)。
建行發言人則稱,該行沒有向中銀監提交增資計劃初稿,「現階段不便評論是否有增資計劃」,該行目前亦無增資的計劃。
其實,中行行長李禮輝、工行行長楊凱生和建行副行長陳佐夫等內銀股巨頭,在上周六出席研討會上,已露口風銀行正面對資本壓力,「監管者已開始對銀行加強監管」。此外,面對後危機年代(指未來數年),銀行繼續支持國家刺激經濟政策而大開水喉,在風險管理要審慎。
內銀股須增資已成大勢所趨。據法國巴黎銀行發佈報告預測,中行約需補充1370億元,而內地11家最大上市銀行則需通過售股或發債方式籌資高達3680億元來保持資本充足率達到12%。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五大行目前的資本充足率已達10%的要求,他們要應付明年仍然持續高速的信貸增長,資金壓力不言而喻。

三行資本充足率逾12%

中銀監聲明,雖然否認將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至13%,更沒有對商業銀行進行信貸規模控制,但值得留意,銀監要求各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發展戰略、風險管控實際能力、資本充足狀況、撥備覆蓋達標狀況,合理安排年底前信貸投放節奏,防止大起大落,確保信貸投放平穩持續增長。
去年銀監將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底線由8%提升至10%。截至9月30日,工行資本充足率為12.6%,建行12.11%,中行11.63%,交行12.52%。除交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為8.08%外,上述其他銀行均逾9%。

三大內銀意見

‧未來銀行主要任務是防系統性風險,銀行在振興經濟計劃是重要槓桿,需充份發揮自身的資金調配,才能在促進調結構中扮演重要角色

‧首11月全國新增貸款達8.9萬億元人民幣,往後要在突破瓶口上做工夫,補充資本

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

‧內銀在後危機時代面對整體資本充足比率不足問題,解決方法之一是做好資產證券化

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

‧內銀面對三大風險,一是監管機構開始對銀行加強監管與檢查,二是經濟增長仍嚴重依賴政府與國企拉動,三是宏調政策微調引致依靠貸款的行業、產業、項目的風險突出

建設銀行副行長陳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