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土瓜灣一處後巷昨日發生罕見意外,一名冷氣技工將一罐清洗冷氣機用的化油劑,放在電單車錶板上,然後離開往午膳,化油劑在烈日當空下暴曬三小時,疑因受熱膨脹逼爆鋁罐,化油劑四濺,一名女子途經中招被濺傷頸及背部,經送院敷治幸告無礙,警方事後撿走化油劑作進一步檢驗。 記者:梁澤岡、周鴻熙、張培生
昨晨11時許,36歲姓黃冷氣技工將電單車泊在土瓜灣馬頭涌道111號錦華大廈後巷,並順手將一個盛載着清洗冷氣機用的化油劑的250毫升裝鋁質果汁罐,放在電單車的錶板上,然後返回附近住所吃午飯。
約三小時後,下午2時15分左右,在附近美容中心當清潔工的50歲姓柯女子剛行經後巷,突然聽到「嘭」的一聲巨響,然後感到頸部和背部有刺痛感覺,懷疑被腐蝕性液體灼傷,慌忙報警。
傷者治理後無大礙
警方接報一度以為擲鏹水狂徒再現,大為緊張,到場後立即封鎖現場調查。救護員替傷者進行初步檢查,發現只是輕微紅腫,經清洗及敷藥後將她送院作進一步治理,並無大礙。
警方在場調查後,發現懷疑傷人的化油劑鋁罐原好不動的置在電單車錶板上,只是蓋子飛跌在地上,相信並非從高處墮下;其後,姓黃技工返回現場取車,見到大批警員大吃一驚,經他向警員講述經過後,警方相信事件是一宗罕見意外,並非有擲鏹狂徒出現。由於昨日中午時分烈日當空,警方相信化油劑是在暴曬三小時後,因受熱膨脹而將鋁罐蓋子逼爆,並濺出化油劑而傷及途人。警方事後撿走化油劑作進一步檢驗。
濺到應即用水清洗
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何永成博士表示,化油劑一般是由多種不同物料混合而成的有機溶液,具較強的揮發性,日常生活主要用於清理油污。何永成補充,一般人體皮膚對有機溶液會有過敏反應,若身體被濺到,只要用清水清洗即可;亦有一些不同成份物料混合的化油劑可能會灼傷人體皮膚。
爆化油劑傷人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