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內銀股集資未必利淡股價 - 譚紹興

投資學堂:內銀股集資未必利淡股價 - 譚紹興

近期仿似越來越多國內的銀行宣佈或準備進行再融資行動,除了本港投資者熟悉的招商銀行(3968)外,國內的浦發銀行亦在上月完成其150億元人民幣的定向增發募資行動。
此外,上周國內的另一銀行──興業銀行亦已通過以配股方式,融資180億元人民幣的議案。同時,近日國內的投資市場也經常傳出多間國內銀行正在考慮再融資的消息。筆者相信,短期將會有多間國內銀行宣佈再融資計劃。
整體上,近日國內的銀行有資金需求,與早前歐美的金融機構因次按風暴引致重大撇賬及虧損而要籌集資金救亡不同。相信大家亦知道由年初至今,內地銀行業的貸款出現極龐大的天量增幅,銀行自然要投放極大的資本,因而令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下降,尤其是一些內地的中小型銀行,其核心資本充足比率已逼近國內監管機構的規定水平。
銀監會雖然已否認將會對商業銀行進行信貸規模控制,以及要求大型銀行提高資本充足比率等傳聞,但銀監會在監管方面已有較審慎的要求,好像早已部署要求各商業銀行按照審慎監管要求,提前做好年底前的信貸風險管理工作等,引致國內的商業銀行有補充資本的需求。

中行吼機會買平貨

正如前一段所講,國內的銀行並非如早前歐美的銀行般,因有重大虧損撇賬等而再迫切需要集資。查實內地的銀行亦可不即時進行集資,但這便需要減低風險性較高的資產比例,簡單來講,這樣最終會令息差(NIM)收窄,影響盈利增長。
順帶一提,筆者察覺,國內的投資者對銀行股再融資仿似並不太反感,就以浦發銀行為例,它自2003年至今,已先後3次再融資增發股份,但該3次增發並未有對浦發銀行的股價構成太大壓力,可見國內的投資者並不會因銀行股集資而大手拋售。
較近期的另一例子便是招行,自它宣佈集資計劃後,其A、H股皆沒有出現大插水情況,股價反而逆勢上揚,可見供股集資也不一定不利股價,尤其是近日市場資金充裕,基金「求」貨,對欲供股的內銀股有一定的支持作用。故此,假若中行因集資傳言而令股價進一步偏軟,相信是另一個趁低吸納的機會。
申報:作者目前持有中行(3988)及相關衍生工具。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