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吃了一頓很滿意的地道午餐,就到會場去。地方總是大得驚人,分兩層,香港來擺貨的攤子一共有四百個,吸引了不少人前來。
古巨基也來演唱,五十歲以上的老太婆都谷精上腦,像少女一般尖叫了起來,看得我差點笑到掉落地上。
中午到一家叫「渝信川菜館」的地方吃飯,我問當地人:「你們不是說重慶的渝菜比川菜好嗎?為甚麼不帶我去吃?」
「不同嘛,不同嘛,比他們辣。」當地人回答。
選了三道最典型的川菜:麻婆豆腐、担担麪和螞蟻上樹。
麻婆豆腐的確比不上成都「陳麻婆」本店的那麼滑,雖然加多了辣椒和花椒,但是我覺得麻和辣,都不應該是死麻死辣,最初沒覺得甚麼,愈吃愈厲害的,才是高招。
担担麪每家人做的都不同,這裏做的是乾的,我比較喜歡,認為担担麪變成了辣湯麪,就沒那麼美味。
螞蟻上樹上桌一看,好傢伙,碟底浸滿了湯汁,我開玩笑說:「給長江和嘉陵江的水浸了。」
回到會場,當地電視台最受歡迎的節目《食在中國》的監製唐沙波和主任蘇醒來了。他們每天製作飲食的環節,當然知道有甚麼最好的,問他們,一定沒錯。
請了當地一名廚師表演粵菜,我想起查先生說過:「上海人不懂得燒粵菜,廣東人的滬菜也不會燒得像上海人的。」
好,看看這位重慶大廚有甚麼驚喜,結果準備了一道炸醬海鮮卷,製作過程沒給人家看到,另一道是美極蝦,用美極醬油來煎。
輪到我做菜,一看甚麼食材都沒準備,連醬油也不帶來,就把海鮮卷中的鹹炸醬剝開,倒入剩下的鮮蝦中,再用蛋黃炒之,勉強過了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