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人行本月發佈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令市場對人民幣與美元脫鈎並逐步升值的猜測陡然增強。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昨日重申中國將保持人民幣滙率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1999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歐元之父」蒙代爾亦建議,中國應保持現行滙率政策不變。 記者:尹燕麗
人行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出現「結合國際資本流動和主要貨幣走勢變化」的表述,引發市場強烈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對此,央行官員在不同場合屢次表示,維持滙率政策不變,人民幣並無升值壓力。張志軍昨日又在中國──歐盟例行峯會的新聞發佈會上重申,滙率改革必須堅持主動性和可控性,並以一籃子貨幣為參考管理人民幣滙率。
本周日,總理溫家寶、人行行長周小川、歐洲央行特里謝等多國財金官員見面。對於彼此間將討論的話題,張志軍說,「討論的內容,只能等待。」不過,一般相信,金融業是必然題目之一。另外,美國財政部仍然努力游說中國改變滙率政策。
指美國不會二次衰退
對內地偏愛的蒙代爾建議,雖然國際上的政治壓力或會敦促人民幣升值,但中國應保持現行滙率政策不變,惟需採取強硬措施解決貿易衝突,如通過稅率減少貿易順差,以緩和滙率壓力。他表示,現時美國經濟已步入復蘇軌道,美元亦會隨勢上升,故中國不會因熱錢流入而有通脹壓力,人民幣於未來幾月不會升值。
蒙代爾指出,人民幣現在盯住美元,所以中國對美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十分敏感。雖然美國負債嚴重,資產負債表仍有大量遺留壞賬,令美元持續走弱,但他相信其他國家會協助美國消化債務,故美國無任何會出現二次衰退的迹象,除非貨幣政策出現重大變動。
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明認為,美國保持低利率的做法令其他利率水平較高的國家面臨本幣升值壓力和短期資本金流入的局面,而這又引起了流動性過剩和資產價格泡沫等問題,中國應加大對跨境資本流動的控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