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西方認識《紅樓夢》 譴責六四屠殺展風骨繙譯家楊憲益病逝

令西方認識《紅樓夢》 譴責六四屠殺展風骨
繙譯家楊憲益病逝

他是中國著名繙譯家之一,繙譯的英文版《紅樓夢》讓西方人讀懂了寶黛故事,曾引起巨大反響;他倖免躲過中共反右,卻在文革時被抓去坐牢四年;他是一介書生,但1989年六四時他挺身而出,公開譴責中共血腥屠殺,被譽為「中國知識分子良心」。他就是著名學者、繙譯家楊憲益。他前日病逝,終年94歲,葬禮將於周日(29日)舉行。

北京外文出版社昨在官方網頁發佈楊憲益去世訃告,並指遺體告別儀式定於周日上午10時30分,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該社吳女士昨接受本報電話查詢稱,楊老葬禮由單位主辦,屆時單位領導會出席。
楊老的小女兒昨日表示,父親葬禮雖由單位負責,但當局對葬禮有一些規定,例如不許帶包入場等。據悉,楊老生前雖享受中共高級幹部待遇,但因六四時被開除黨籍,故相信不會有中共高官為他送行。楊另一位在美國的女兒近日返國送別父親。

被中共定為「內控分子」

楊憲益是當代中國文化界奇人。他出身富有家庭,青年時隻身赴英國留學,專研古代羅馬和英法文學,並娶英國女子為妻。1940年代攜妻回國,以教授英文和從事繙譯為業,一生繙譯了1,000多萬字的中國文學,特別是把中國古典巨著《紅樓夢》、《儒林外史》等譯成英文,推向西方,影響巨大。
因其妻是外國人,中共建政後,楊老雖在繙譯領域成績斐然,但一直被中共定為「內控分子」(即內部監控使用)。文革時他和妻子先後被捕入獄,獄方竟要他自付伙食費。英國兩萬多各界人士聯署致信中國總理周恩來請願,要求釋放楊氏夫妻。楊憲益夫妻入獄後,兒子大受刺激,精神病發作,不認楊憲益是他父親,只說英文不說中文,後來被親友送去英國與姨媽同住,結果仍自焚而亡。
1989年天安門六四事件,楊憲益公開譴責中共血腥屠殺,被開除中共黨籍,20年來一直不忘呼籲平反六四。本報記者

英籍妻相伴60年 同歷文革

楊憲益與英國籍太太戴乃迭(GladysMargaretTayler)的結合,堪稱人間佳話,夫妻相濡以沫近60年,恩愛不渝,不但生活一起,事業也在一起,楊憲益和戴乃迭的名字,在中國繙譯界被視同一人,從來沒有被分開。
1936年,楊憲益進入英國牛津大學,認識了出生於北京的戴乃迭。大概正是楊憲益身上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味道,讓戴乃迭愛上了他。

楊憲益夫妻將中國文化傳向世界。

遭批鬥 獄中共度4年

戴乃迭後來改學中文,成為牛津大學攻讀中文學位第一人,並於1940年與楊憲益一起返回中國,經歷半個多世紀的情緣與艱辛。文革開始後,兩人都受到批鬥,1968年更被捕入獄,在獄中度過四年,直到1972年才獲釋。
1989年妻子病重,楊憲益一直守在身邊,直至1999年妻子去世。他寫下一首緬懷詩:「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結髮糟糠貧賤慣,陷身囹圄死生輕。青春作伴多成鬼,白首同歸我負卿。天若有情天亦老,從來銀漢隔雙星。」
本報記者

楊憲益小檔案

年齡:終年94歲

籍貫:出生於天津,祖籍江蘇省盱眙縣

家庭:夫人戴乃迭(英國人,已故,圖),夫婦育有一子兩女

簡歷:
1934年 天津英國教會學校新學書院畢業
1934-1940年 留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學、中古法國及英國文學
1940-1943年 先後任教於重慶大學、貴陽師範學院、成都光華大學等
1943年及其後 在重慶北碚及南京任編譯館編纂
1949年 中共建政後入北京外文出版社
1968-1972年 文革時受迫害坐監4年
1974年 與夫人完成《紅樓夢》英文繙譯並出版(圖)
1989年 六四事件發生,公開譴責中共血腥屠殺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