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昨日傳出中銀監明年提高包括大型銀行在內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比率,由目前10%增至13%,旋即掀起一片集資恐慌。中銀監傍晚正式否認《路透社》就提高銀行資本率至上述水平的報道。
個別大銀行料發債
證券界及投資銀行界均表示,劃一提高資本充足率至13%並不可行,誓必令內地股市被連番集資需要「吸乾」,但另一方面不少內地商業銀行,特別是股份制銀行,確有增資擴股的需要,個別大型商銀預料利用發行次債餘額空間,或以混合債等形式,補充一二級資本。
中銀監發言人在網上公告稱,對資本充足率較低及未能切實補充資本的銀行,將在業務擴張及增設機構等方面予以限制,在資本水平上,中銀監一貫參照國際標準及內地需要,對銀行提出要求,亦會確保信貸投放平穩增長。
不過,對於大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被要求提高至13%的傳言,中銀監昨日傍晚澄清,強調「沒有這樣的要求」。
一名歐資證券研究主管說,若中銀監下達13%資本要求,在次級資本佔比不能超過一級資本總額25%的規定下,即內地商銀一級資本比率需最少達11%,換言之幾乎所有大型商銀均不合格,明年勢必湧出市場增資擴股,肯定「吸乾」內地市場巨額流動資金。
已通過供股計劃的招行(3968),即使完成上限不逾220億元(人民幣.下同)集資後,資本充足比率亦將低於傳聞要求的13%。
股份制商銀明年起集資
消息指,不少股份制商銀確有補充資本需要,明年初起增資擴股將陸續浮現,五大國有商銀中,以中國銀行(3988)截至9月底資本充足率稍低,但亦達11.63%水平,據悉該行今年獲批發行的次債總額度達600億至800億元,惟年內只舉債約400億元,其次債發行亦未達上限,故不排除該行會透過次債補充資本。
此外,三季末一級資本率已降至8.08%的交通銀行(3328),據悉亦留意強化資本的機會,該行上月底公佈季度業績時,已曾在分析員會議上指,若一級資本率降至8%以下,便考慮強化資本,市場指該行次債發行餘額不多,故增資選擇可能發行新股或混合債。
《路透社》昨日引述消息稱,中銀監要求銀行明年度資本充足率提高至13%,中行、建行(939)及交行,均已知會當局其融資建議,又指中行正與投行商議,集資額或高達1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