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天日的深海,是怪異動物的樂園。在那裏,你可以找到像「小飛象」的八爪魚、身體長長的橙色怪魚、透明的海參,還有專食原油的管蟲。
80個國家超過2,000名科學家,自2000年起展開全球首次海洋生物普查,在已知23萬個生物品種外,增添5,600個新發現品種。負責勘查深海海洋生物的科學家,前天(周日)滙報進展,指在陽光穿透不到的200米深海,至今發現了17,650種生物。
在漆黑的深海,由於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食物種類很少,科學家以前認為是「海底沙漠」,但在勘查中發現深海生物的多樣性,遠超想像,就算在超過1,000米的深海,都紀錄到5,772個品種。
那些深海生物,多數是以上面較淺海動物的糞便為食物,另一些演化到以細菌為食糧,那些細菌會分解原油、硫、鯨魚骨等食物,成為深海生物能量來源。
法新社/美聯社
「小飛象」八爪魚
在海底1,000至3,000米發現的原始八足類動物Grimpoteuthis,游泳用的鰭像象耳,被稱為「小飛象」八爪魚。
路透社
橈腳類動物
大西洋深海發現的橈腳類動物(copepod),一身金黃色。科學家在一次勘查發現680種橈腳類動物,只有7種可分辨出品種。
路透社
透明海參
在墨西哥灣2,750米深海發現的透明海參,學名Enypniastes,以身上觸鬚每分鐘爬行兩厘米,沿途將滿佈沙石的沉積物掃入口。
美聯社
橙色怪魚
外形怪異的橙色怪魚,學名Neocyema,是歷來在2,000至2,500米深海發現的第五條,也是在大西洋中脊發現的首個樣本。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