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組別與法西斯極權 - 奕曦

功能組別與法西斯極權 - 奕曦

政府新一輪政改方案,在功能組別方面新增五個區議會議員互選議席,是民主的大倒退。
早有學者指出,功能組別是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的產物,美其名是將專業意見和知識帶進議院,實質上是讓法西斯黨的意識形態凌駕個人、組織與制度,從而控制全國經濟生產。現今功能組別的設計在權力劃分方面先天不公,導致諸如代表一百五十多人的漁農界議員和代表八萬多人的教育界議員擁有相同影響力、保險界議員可以否決醫療或教育提案等荒謬例子。與其說是為議會引進專業意見,倒不如說是為政治暴力提供方便之門。

「多數服從少數」

功能組別的設立理據本已不足,本港的議事制度則強化了這特權議席的權力。分組點票,限制議員個人的提案權、維護行政主導。但實際上工商界及有關組別的議席佔總數一半以上,在分組點票過程中,只需十五名議員便能輕易推翻另外四十五人的意向。故此近年立法局大部份有關勞工權益的議案均被「多數服從少數」的分組點票機制一一否決。
誠然,政府制訂政策時需要徵詢專業意見,然而目前政府各部門早有不少專家參與的諮詢委員會,政府若要了解個別業界意見,只需傳召相關專業人士提供意見,根本不必強行設立功能界別。再者,功能組別議員多非全職議員,不少人出席率偏低,更有連續十一年未曾提出任何動議。若再增加五個此類議員,對提高議政效率又有何好處?

奕曦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