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療改革又有進展。繼制訂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後,發改委又印發《改革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以提高診費、降低藥價為醫改方向,改革過渡期間,在不突破15%前提下,可按價格高低實行差別加價政策。 記者:尹燕麗
證券界稱,藥品售價定下「遊戲規則」,必然利銷售,同時,新醫改對大型醫藥企業直接有利,並可加速中小企業兼併重組。
高價藥物實施限價
在發佈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文件前,消費者需在公開招標的採購價格基礎上支付15%的加價購買藥品。而昨日發改委規定,將按照「醫藥分開」原則,逐步取消醫療機構銷售藥品加成。改革過渡期間,逐步降低藥品加價率,在總體不突破15%前提下,可按價格高低實行差別加價政策,必要時對高價藥品實行加價額限制。
發改委鼓勵地方結合公立醫院試點改革,統籌開展公立醫院銷售藥品零差率改革,而取消藥品加成後減少的收入,可通過增加財政補助,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和設立「藥事服務費」項目等措施進行必要補償。
在制訂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方面,將採取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國家基本藥物、國家基本醫療保障用藥及生產經營具有壟斷性的特殊藥品,由政府制訂價格;其他藥品實行市場調節價。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定價,特需服務及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
加速中小藥企兼併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表示,新醫改對大型醫藥企業直接有利,並可加速中小企業兼併重組。廣發證券研究員葛崢認為,新政策可增加生產普藥公司藥品的使用率,惟需配有補償機制以改變藥品利潤是醫院主要收入來源的現狀。
對於改革可令藥品價格趨於合理,醫療服務價格結構性矛盾明顯緩解。廣發證券研究員葛崢認為,在實施方面還需配有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