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創業(291)第三季業績增長11%,首三季增長只有0.7%,反映第三季業績已有進步,但主要的超市業務持續下跌,整體業績增長轉佳,只是飲品業務的強勁貢獻。
於扣除投資物業重估及出售非核心資產及投資的影響後,華創第三季股東應佔純利為6.78億元,增長11%,首三季為16.44億元,增長0.7%。第一季3.66億元(同比跌29%),第二季6億元(增18.5%),第三季6.78億元(增長11%),反映按季在轉好中。
令人注目的超市業務,第三季營業額仍增7%,首三季則增9.5%,反映超市的營業額在反覆,華創表示,上半年同店銷售下跌2%,但第二季同店銷售已錄得正增長,而首三季同店銷售仍跌2%,可見第三季同店銷售在下跌,但未提供數據。就超市而言,第一季純利1.85億元,第二季3900萬元,第三季2300萬元,首三季2.47億元,同比減23.8%,華創表示消費市場尚未全面復蘇,競爭劇烈。連同其他零售,整體零售首三季貢獻只有3.25億元,同比跌35.4%。
重組快完成乏炒作藉口
飲品業務錄得強勁增長,首三季貢獻8.03億元,同比增79.6%,其中啤酒佔6.61億元,增長83.1%,純淨水佔1.42億元,增長65.1%,是業務的主力所在。去年同期飲品貢獻4.47億元,零售為5.03億元。
其他食品加工經銷與投資物業穩定,紡織業務由盈利8700萬元轉為虧損8800萬元,投資及其他業務貢獻則跌21.6%,此等業務的變動已在意料之中,整體業績的變動,在於零售業跌與飲品業升。
上月華創將紡織業及貨櫃碼頭交換控股公司的75間華潤萬家超市及一間啤酒廠,華創付差額3000萬元,期待甚久的重組終於實現。該等超市及啤酒廠上半年獲利5520萬元,基於紡織業虧損,交換資產對華創有利,但超市的純利率低至0.9%,而華創首三季則為0.95%,相信新增的超市仍待改善經營。
華創現價25.45元,預期PE30倍,由於第三季超市表現太差,展望稍為保留,其超市情況宜按季評定。值得注意的,華潤的注資已完成,華創的重組亦大致完成,只待出售內地的思捷品牌業務,此後再無重組消息,期望的只是華創內部的發展與業務的改善。
華創最近的高位27.65元,可能已成為短線阻力,中線仍可看好,而短線將相當反覆,待每季的數據發表,才能評定投資價值,暫時不宜期望過高。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