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即將召開的中央工作經濟會議為一籃子刺激經濟措施進行「檢閱」,據內地《財經網》引述分析指出,一年後可分三階段退市。在部署退市同時,國務院智囊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其副院長李揚建議,要透過優化投資結構和調整金融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免得延續經濟增長的鏈「鬆」了。
促發展私募基金
毋庸置疑,一籃子刺激經濟措施催化今年可保八,亦負上維持經濟動力使命。要經濟增速「不斷纜」,刺激內需和民間消費十分重要。在優化投資結構上,李揚提出三項建議:(一)投資應有就業優先目標;(二)投資不能像過去一樣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應當向中部老工業區以及西部地區轉移;(三)通過投資調整結構。
李揚還建議調整金融結構,下一步不要單依賴股票市場,要多方面考慮,例如說發展私募基金。即利用民間資金進行投資,不要老靠中央支持,要通過金融創新解決失衡問題。
退市方面,據《財經網》報導,總理溫家寶在一位老牌經濟學家上呈一個包括退市安排的政策建議。經濟界人士認為,寬鬆政策的退出可能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取得共識後,並分三步微調而行。
所謂三步走,以三個時間點為界。第一步是3月人大會議,溫家寶提交政府工作報告時,可根據明年年初的走勢,提出政策調整要求,由寬鬆走向中性;其二是明年年中,可根據上半年經濟走勢、下半年趨勢,作更大動作的調整,不排除去掉寬鬆的政策,以穩健為政策要求。
最後是明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宣佈結束刺激經濟政策,進入穩定發展階段。